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陈如燕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生,福建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评话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二级演员。陈如燕11岁师从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陈长枝,12岁登台演出短篇现代评话《老渔翁歼敌记》和传统评话《孟姜女》。1964年,陈如燕从书台走上大舞台,与陈长枝合作的对口评话《永久的思念》,同刘民辉合作的对口评话《智擒》《歌唱五杰》,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尝试。为使评话艺术有传承、有突破、有创造、有发展,陈如燕任教于福州艺术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后辈,传授技艺...
查看更多
李信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评话代表性
传承人
,一级演员。李信堂13岁开始跟随父亲李洪章学艺,后又师从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王健章、王少堂,是王派《水浒》传人之一,深得王派《水浒》的艺术真髓。扬州评话《彭公案》的创演者为王健章,后传李洪章。该书原只能演说30天(每天两小时),李信堂现已着手将该书扩展至90天,180万字左右,2009年全部完成该书的扩展整理工作。李信堂多次去曲艺团为全团青年演员开展讲座,边表演边讲解,理论...
查看更多
王丽堂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江苏扬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评话代表性
传承人
,江苏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王丽堂出身扬州评话艺人世家。7岁始正式跟随祖父王少堂、父亲王筱堂学艺,10岁登台演出,被誉为“十岁红”,是扬州评话王派《水浒》的第四代传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使王派《水浒》艺术传承下去,王丽堂使自己一面“还书”,一面录音,整理王派《水浒》代表书目《武松》《宋江》《石秀》《卢俊义》40回共四百余万字,于1995年出版...
查看更多
金丽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回族,1944年生,湖北仙桃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弹词)代表性
传承人
,苏州市评弹团副团长,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62年金丽生拜弹词界三大行业组织之一的“润裕社”创始人李文彬次子、弹词名家李仲康为师。享誉书坛的传统经典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共一百回书,由李文彬于20世纪初创作。李仲康被评弹界公认为最能全面继承其父书目和技艺之人。金丽生是目前保留“李仲康调”最完整的
传承人
,也是目前能全面继承李派《杨乃武》书目...
查看更多
邢晏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生,江苏苏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弹词)代表性
传承人
,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邢晏芝1961年起随父邢瑞庭学艺,从事评弹表演四十余年,擅长二十多种流派,尤精祁调、俞调及杨派俞调。经过多年实践与潜心研究,邢晏芝在“俞调”基础上融入“祁调”和杨派艺术,创立了“晏芝调”,总结出“音随情回,字随腔转”的艺术理论,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扩宽音域,成为当今苏州评弹界女声声腔中的创新派主...
查看更多
王永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11月生,安徽省阜阳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北梆子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1978年考入阜阳市梆剧团,向著名梆子戏表演艺术家关大宝、郭金凤、郑连馨学习淮北梆子戏,主攻闺门旦,兼修花旦、老旦、青衣。在继承淮北梆子戏的表演程式和唱腔技巧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吸收其他艺术形式的优点,不断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将舞蹈与传统表演程式有机结合。在唱腔技巧方面,既保留了淮北梆子戏高亢、质朴的特点,又在甩腔、拖腔中增添了委婉细腻的元素,逐步...
查看更多
付红伟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7年2月生,安徽省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夹弦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1980年考入亳县二夹弦戏校,1983年入职亳县二夹弦剧团(今亳州市演艺有限公司),掌握了二夹弦的唱腔技巧,演唱风格委婉细腻、真嗓吐词、小嗓拖腔、真假结合,在行腔和表演上融会贯通,丰富了二夹弦的艺术表现力。主演的大型传统舞台戏《谢瑶环》《西湖公主》《风流才子》等多次在省内外获奖。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二夹弦,为安徽二夹弦表演团体培养了多名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王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10月生,四川省阆中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四川皮影戏)代表性
传承人
。16岁始习皮影演刻技法,18岁独立演出。与其兄王彪承祖传,兼融“广”“渭”“土”皮影之长,成“川北王皮影”。与皮影戏艺人王彪合作收集整理传统剧本六十余套,新创《张飞之死》《神仙游阆苑》等,新排剧目十五个。2006年办皮影戏传承班,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皮影工艺·创作”培训示范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皮影联合会授予优秀
传承人
称号和传承与...
查看更多
林世敏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1月生,辽宁省盖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盖州皮影戏)代表性
传承人
。盖州皮影戏表演艺术家。自幼喜爱皮影戏,13岁加入三盛皮影团,18岁拜盖县(今盖州市)著名皮影艺人王生太为师,学唱生角和旦角,1987年担任三盛皮影团团长,全面、熟练掌握操影、演唱、雕刻技艺,逐渐形成了细腻委婉的表演风格。1993年与他人共同筹资创办了盖州市民间皮影艺术团,常年活跃在盖州市城乡。积极参加《中国戏曲志·辽宁卷》的编辑工作,培养多名
传承人
...
查看更多
邹莉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6月生,黑龙江省宁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连戏(江西目连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二级导演。12岁进入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演员训练班,17岁毕业。先后进入江西省古典戏曲实验剧团、江西省赣剧院、弋阳县弋阳腔剧团、江西省艺术研究院工作。师从弋阳腔正旦俞六喜、青阳腔贴旦曹耀春。擅演剧目有弋阳腔《还魂记》《珍珠记》《送衣哭城》《法场生祭》等,导演作品有弋阳腔《荆钗记》《南柯记》《祭碑出征》,青阳腔《送饭斩娥》《放裴》等。2013年作为...
查看更多
1
819
820
821
822
823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