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09 星期三 农历六月十五 小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40)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32)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3)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灯舞(吉水鳌鱼灯)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吉水鳌鱼灯是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盘谷镇谷村流传数百年的民间舞蹈。吉水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文章节义之邦,戏曲灯彩之乡”。谷村地处吉水县西北,距县城30多公里,是江西省第一大村。1628年,谷村人李邦华任兵部尚书。时值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清兵虎视眈眈,为全心治军,李邦华将家眷送回故里。崇祯皇帝感其忠心,赏赐鳌山灯彩给李邦华家眷玩赏,自此,该项目在谷村流传。 吉水鳌鱼灯舞由鳌鱼、麒麟、狮子、黄龙4种灯舞组合而成,寓意为四季平安、四季吉祥。它气势华贵高雅...
查看更多
鼓舞(四筒鼓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筒鼓舞俗称“四筒鼓”,是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地区的一种汉族民间舞蹈,主要分布在昭通市昭阳区的土城、乐居、洒渔、苏甲4个乡镇。《昭通志稿》记载:“四筒鼓,形长,削木为之,两头蒙以皮,乡人丧礼用之,以为跳舞。”据考证,昭通四筒鼓舞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四筒鼓分为座堂鼓、后家鼓、亲家鼓和家祭鼓4种类型。历史上主要出现在祭祀场合,现代演变为节庆场合的表演实践。四筒鼓舞有80多个套路,每个鼓队一般能跳二三十个套路,舞蹈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等。四筒鼓舞...
查看更多
卓舞(斯马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斯马卓是藏族民间艺人表演的娱人性腰鼓舞,属卓舞的一种,因主要流传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斯马村而得名,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桑珠孜”意为如愿以偿,位于日喀则东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贯穿东西,气候相对温和,具有季风和干旱高原性气候特征。 斯马卓舞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表演场面气势恢宏,气氛欢快热烈,时而舒缓,时而奔放。舒缓时边唱边舞,击鼓动作显得悠闲自得;奔放时只舞不唱,动作幅度大,击出的...
查看更多
卓舞(热振曲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热振曲卓是流传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唐古乡江多村周围、热振寺附近的传统卓舞。林周县位于拉萨市东北面,拉萨河上游及澎波河流域,山水毓秀,人杰地灵。热振寺是藏传佛教噶当派的祖寺,被人们誉为“歌舞的海洋”的雪域高原与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为热振曲卓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热振曲卓的内容与形式较为独特,其艺术风格和韵致、音乐声腔、表演形式,都保留了说、唱、跳的原始形态。清脆的音律、宽宏嘹亮的唱词与气势恢宏的伴唱相得益彰,舞姿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技巧。热振曲卓分为...
查看更多
锅庄舞(甘南锅庄舞)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藏语里,“锅”是圆圈的意思,“庄”是舞蹈的意思,锅庄即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又称“果卓”“歌庄”“卓”等。甘南锅庄舞是主要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临潭县、合作市的锅庄舞。 锅庄舞与藏族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内容包括展示劳动场面、颂扬英雄和表现风俗习惯等。甘南锅庄舞早期带有祭祀性质,是无伴奏的集体舞,舞步分郭卓和枯舞两大类。郭卓是走舞,枯舞是转舞。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可以边舞边唱,多...
查看更多
龙舞(安仁板凳龙)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仁板凳龙是流传在四川省达州市的传统龙舞,主要分布于达州市大邑县安仁乡及周边麻柳镇、檀木镇、花红乡、东兴乡、大滩乡等20多个乡镇。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多为“湖广填四川”时湖南籍移民后裔。 安仁板凳龙主要在祈雨、年庆等活动中表演。其主要道具板凳龙工艺原始,形状古朴。龙头、龙身通常以长条木凳为基础,用竹篾条制成,再以稻草、苞谷壳等5种农作物秸秆做装饰,象征“五谷丰登”;以板凳的4条腿作为龙腿,寓意“四季平安”。安仁板凳龙有多种表演形式。由3名男性表演时,前两人...
查看更多
工布扎念博咚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工布扎念博咚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世代相传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巴宜区林芝镇、布久乡、米瑞乡、八一镇、鲁朗镇、更章乡、百巴镇等地,以鲁朗镇和米瑞乡集中。林芝市巴宜区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自治区首府拉萨406公里,主要居住着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其中藏族占多数,主要为工布藏族。工布藏族人民能歌善舞,形成了与工布扎念博咚相关的传统文化。 藏语中“念”的意思为悦耳好听,“扎念”即为声音悦耳的琴。扎念琴据传源于西藏自治区,具有久...
查看更多
锣鼓艺术(临清驾鼓)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临清驾鼓,是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世代相传的民间锣鼓艺术表现形式。目前,临清驾鼓活动区域以临清市为核心,辐射到周边的夏津县、冠县及河北临西县等地。临清市交通便利,南北文化在此交融。因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当地较为干燥,用鲁西牛皮制作的鼓皮韧性大,敲击起来鼓声洪亮。这些都为驾鼓文化在临清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临清驾鼓的演奏乐器包括鼓、点锣和筛锣,是一种纯打击乐合奏的艺术形式。目前,临清驾鼓的曲目主要有《点鼓》《老排鼓》《小排鼓》《二十八宿》《长鼓》《滚...
查看更多
蒙古族民歌(和硕特民歌)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和硕特民歌是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传统音乐表现形式,除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以外,还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等地。 和硕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凡是举行节日仪式和庆典活动,和硕特人都要敬酒献歌,以营造喜庆气氛。唱出的和硕特民歌歌词、曲调,足以让每个赴宴者悦耳惬怀、兴致盎然。和硕特民歌的体裁以长调居多,种类多样,按照题材可分为历史叙事、祝福、生活风俗、爱情、思念、婚礼和赞马等。受方言、自然环境、民族习俗等影响,和硕特民歌形成了独特的艺...
查看更多
谚语(哈萨克族谚语)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谚语是哈萨克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口头创作出来的凝练的民间文学表现形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在阿勒泰、塔城、博尔塔拉、昌吉、哈密和甘肃阿克塞等哈萨克族居住的地方也有分布。伊犁的特克斯县是哈萨克族谚语流传和使用的代表性区域之一。 哈萨克族谚语源远流长、脉络清晰,其外延不仅涵盖谚语,还包括成语、歇后语等文学体裁内容。哈萨克族谚语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4个方面:政治谚语,如“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尽”等,具有鲜...
查看更多
1
345
346
347
348
349
1224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