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格萨(斯)尔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6
保护实践总结
传唱千年的史诗《格萨(斯)尔》也称《格萨尔王传》,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是在藏族古老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部篇幅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主要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纳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尔》史诗在流传、演变和本民族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知识汇总、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精神寄...
查看更多
端午节(西塞神舟会)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经过多年有效的传承保护,西塞神舟会项目不仅被完整地传承下来,而且知名度越来越大。每年西塞神舟会期间,来自鄂州、大冶、阳新等地及江西省的近2万名民众自发前来观看神舟巡游、登江等活动。总体来讲,西塞神舟会的保护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制度与机制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以西塞神舟会为代表的黄石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2016年黄石市政府出台了《黄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查看更多
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苏州的五月端午活动,历史悠久、全民参与、久盛不衰,内容极为丰富,集中展示了苏州地区非常有特色的民俗传统和历史文化传承。2009年9月,苏州端午习俗作为“端午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苏州端午节的渊源最早或可追溯至吴越图腾祭、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后随着苏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纪念伍子胥为始的端午节逐渐演化成了苏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市民狂欢节,形成了一整套与...
查看更多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朝鲜族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在岁时仪式和节庆活动中展现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艺术,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农乐舞纯朴粗犷,表现了朝鲜族人民渴望丰收、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乐舞完全融入到朝鲜族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经世代相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朝鲜族特色的农乐舞。2006年,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查看更多
玛纳斯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2006年,玛纳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遗产项目主要流传于新疆天山南、北部山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特克斯县、昭苏县、乌什县、塔什库尔干塔吉...
查看更多
藏戏(黄南藏戏)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黄南藏戏属安多“南木特”藏戏剧种,也称“热贡藏戏”。形成于十八世纪中期,距今有250余年的历史。当时隆务寺接传西藏“阿姐拉姆”藏戏后逐渐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后从热贡隆务寺流传至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安多藏区,表演剧目为《公保多杰》、《诺桑法王》。它的发展经历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咕噜”说唱阶段;1740—1794年三世夏日仓时期僧人表演的萌芽阶段;1854—1946年吉先甲戏师为代表的形成和成熟阶段;1910—1973年多吉甲戏师为代...
查看更多
藏戏(德格格萨尔藏戏、巴塘藏戏、色达藏戏)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一、项目基本情况 藏戏已在雪域高原流传上百年, 是一种以藏语表演的歌舞剧。公元 17世纪, 藏戏已经发展成熟, 各剧种、流派形成。每年藏历八月“雪顿节”期间, 各派藏戏团竞相献艺。在卫藏深造的康区僧人, 学习藏戏, 收集剧本, 返回本地后, 在其所属寺庙组织藏戏演出。由于康区地处高山峡谷, 地形复杂,各地存在语言差异, 加之风土人情各异, 在移植过程中, 僧人根据当地传统习俗和语言特点, 融入本地特色进行了再创作,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康巴...
查看更多
南音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一、10周年来传承保护概况 2009年,南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厦门南音无论是专业乐团还是民间乐社都非常活跃,老社团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新社团不断涌现。近10年来,思明、湖里、同安、翔安、集美、海沧六个区均有南音活动,厦门市积极确认各级南音保护单位和
传承人
,发掘和培养南音传承队伍,开展各类传承保护活动。 代表性
传承人
情况:当前,厦门共有国家级
传承人
2名,省级2名,市级4名,区级18名。国家级
传承人
有...
查看更多
格萨(斯)尔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做好25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周年宣传工作的函”(非遗函﹝2019﹞80号)》文件精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资料调查搜集、举办培训班、走访慰问
传承人
、宣传报道等多项活动,宣传展示格萨(斯)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保护成果,以此纪念格萨(斯)尔申遗成功10周年。 一、格萨(斯)尔资料调查搜集 2018年8月起,迪庆州组织非物...
查看更多
南音保护实践总结
2019.12.25
保护实践总结
南音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自列入名录以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重视和支持下,泉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认真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贯彻国务院提出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南音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营造良好的南音保护社会环境 2004年福建省颁布了《福建省...
查看更多
1
501
502
503
504
505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