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8-31 星期日 农历七月初九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253)
机构
(1)
政策
(215)
资讯
(6346)
清单
(3477)
资源
(744)
学术
(1082)
百科
(4)
其他
(384)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湖南启动2020年春节“我来学手艺”非遗体验展
2020.01.21
地方新闻
孩子们在现场体验竹编技艺 孩子们在现场学习剪纸 近日,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乐享非遗·美好生活”2020年春节“我来学手艺”湖南非遗体验展暨中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湖南省文化馆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主办方邀请女书习俗
传承人
李爱莲、凤凰竹编
传承人
李元跃、滩头木版年画
传承人
钟星琳、剪纸
传承人
刘志敏等带领孩子们进行各种有趣的非遗体验活动,现场还有长沙弹词、变脸、花鼓戏、相声...
查看更多
古琴:只有响起来才有生命力
2020.01.16
论坛
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在《琴赋》开篇中写道:“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作为《北大古琴传承计划——古琴进高校》的重要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古琴音乐会“枯木龙吟·让古琴醒来”继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恭王府大戏楼等小型剧场举办了数次演出后,日前又走进了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让更多的师生体会到了古琴的琴韵之美。 作为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研究和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经验,近年来,通过常态性举办《枯木龙吟...
查看更多
广州启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
2020.01.15
地方新闻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1月14日,在广州市荔湾区永庆坊,一群南狮在热闹的锣鼓声中,拉开了广州“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今年春节前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准备了42场非遗活动,让市民游客过一个广府味道浓厚的新春佳节。 启动仪式现场,一位金牌导游向大家推介非遗大餐,欢迎全世界朋友来广州过年,感受这里的色彩与温度,品味花城的魅力与精彩。春节、元宵期间是非遗项目集中展演的时段,迎春花市、掷彩门、添丁上灯等民俗活动,广东醒狮、猫头...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课堂可以设在田间地头
2020.01.15
论坛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技艺普及性课程、传统文化类校园活动遍地开花,在学校课堂里学剪纸、唱京剧、做扎染对学生而言已习以为常。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笔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在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和传统文化传承的低水平融合层面,一些学校将传统文化进校园简单等同于技巧的传承、传统的还原或相关校园活...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传承机制创新之思
2020.01.15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识和集中反映,蕴含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有生产生活方式、智慧和思维方式,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命密码。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人民生命创造力的高度体现。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机制,更充分发挥非遗的价值,对坚定文化自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
查看更多
借力政策东风,扎根巴蜀大地——非遗传承后劲足
2020.01.15
专题报道
随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多彩非遗借力政策东风和不断加大的保护传承力度扎根巴蜀大地,在活态传承中成为文旅融合的范例。 一、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成文旅融合范例 2019年10月17日至22日,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四川成都举行,共吸引570余万人次来到现场“打卡”,线上覆盖人群达1.9亿人次。这个自2007年启动的非遗盛会,如今在形成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国际交流...
查看更多
天津杨柳青画社:走在传统与创新之间
2020.01.15
专题报道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诞生于明代中晚期,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由于历史原因,这项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历经几度浮沉。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非遗传承,全社会多方力量陆续参与到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抢救、搜集、挖掘、整理过程中,推动杨柳青木版年画翻开发展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时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危机凸显,为保护传承杨柳青木版年画,1958年,原天津市文化局将杨柳青画业合作社、天津荣宝斋、天津德裕公画庄...
查看更多
吴启川:那个记录单田芳生命最后时刻的人,也该被记录
2020.01.08
人物
2017年9月,鞍山,一代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强撑病体,接受辽宁省非遗中心采录团队的抢救性记录,留下了长达5.5个小时的珍贵口述,这是单田芳留给书迷和时代的最后一次权威讲述。2018年9月11日下午3点30分,单田芳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书接下回再难分解,行将谢幕微言大义。当时近身聆听这段珍贵访谈的人里,有位一直默默记录的人。单田芳说完最后一段人生感言后,独把他叫到身前,握着他的手用特有的沙哑嗓音说了三个字:“好好写...
查看更多
让江南丝竹不绝于耳
2020.01.07
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成立
专题报道
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演出的乐曲《我家有个小九妹》 “我一定要参加表演!”这是上海市青浦区崧文小学“崧雅”江南丝竹乐团一位小团员的迫切心声。眼看就要登台表演了,可这名孩子这些天一直发烧不退。家长和老师都劝她别登台了,她却执意要上。 孩子如此看重的演出,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徐汇区教育局委托徐汇中学牵头组建的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成立仪式暨展演。两年来的学习和排练,已经让孩子深深爱...
查看更多
沉潜、塑造、认同与身份构建 “第五届京津冀非遗联展”策展工作手记
2020.01.07
专题报道
如果说近年来非遗展览的主要话题是“走进现代生活”,应当是没有争议的。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围绕“京津冀非遗联展”,从2016年的“匠艺致美”到2019年“寻匠务本”,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本文由2019年展览中的一个独立展示单元的工作手记辑录而成,客观呈现了非遗保护单位在推动项目发展中的思考过程。 策展手记 2019年“京津冀非遗联展”再次轮值至天津时,作为专门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单位,应当如何引领...
查看更多
1
503
504
505
506
507
1226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