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具制作经验,出现了众多的马具制作匠师,精湛实用的马具制作工艺已成为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具制作融木工、刺绣、皮毛、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在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鞍用柳木、榆木等打造而成,笼头、马鞍、马鞭、绳索等的制造采用皮革工艺,马镫、马环、马钉、马箍等则以金属工艺制成。部分马具还要镶嵌玉、石、骨、贝壳等,褡裢(放在马鞍...
查看更多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 维吾尔族花毡(克格孜)制作技艺是新疆柯坪县独特的古老手工技艺。这种技艺由勤劳的柯坪人民祖祖辈辈传承至今,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柯坪县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他地方的制毡技艺有明显的区别,花毛毡隶属擀花毛毡类,主要成分为天然羊毛,制作过程中不添加其他原料,仅通过天然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属纯天然手工制成品。它是维吾尔族家庭生活起居中的日常用品,花毛毡在民族医学中还具有治疗地方病的作...
查看更多
传统棉纺织技艺(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帕拉孜,维吾尔语,意为一种平纹毛织品。用它可以缝做无栽绒地毯、墙围子、炕围子、口袋、马褡子(维语称“货尔俊”)。在新疆,有维吾尔族人生产、生活的地方,就可以见到帕拉孜纺织的身影。而这种纺织技艺在拜城县黑英山乡比较突出,尤其以该乡明布拉克村最具代表性。该村约有一半的家庭主妇(一百二十多人),掌握帕拉孜纺织技艺。 黑英山乡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所使用的原料丰富,制品花色品种虽不多,但工艺古老且具有民...
查看更多
蚕丝织造技艺(潞绸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潞绸织造技艺是山西省特有的蚕丝织造技艺。这一技艺主要流布于晋城市的高平市、泽州县、阳城县、沁水县和长治市的长治县、屯留县等地,以高平市的王降、南沟、南王庄、南朱庄、大冯庄、小冯庄等村庄为核心区。 潞绸织造工艺用拈丝作经线,用不同拈向的合股丝作纬线,织成较薄的、皱缩的平面绉纱,还可以织出光如镜面且有花卉状的绫,突出的品种有妆花、彩织锦纹,颜色主要有红、黑、黄、蓝等,既有红蓝的鲜明对比,也有黑灰的相近之色。潞绸织造工艺流程分为原料分档、浸渍泡丝、缫丝、络丝、整...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是指以高温焙烧渗碳还原法为特点的传统黑陶烧制技艺。这一技艺目前主要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中心,并辐射周边十几个县区。 德州黑陶以特有的质地细腻的红胶泥为原料,采用手工轮制成型、手工无釉压光、手工雕刻、高温焙烧、渗碳还原等传统技艺,烧制出温润如墨玉的精品黑陶。德州黑陶工艺流程由选原料、成型、修坯、无釉压光、雕刻、自然阴干、装窑烧制八个环节组成。要想烧出黑如漆、亮如镜,质感如墨玉的黑陶,三个环节十分重要:一是选原料,应选含铁量高,黏性适度,可塑性强的...
查看更多
陶器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 黎族传统泥片制陶技艺历史悠久。从海南出土的陶片分析,新石器早期已出现土法制陶。宋赵汝适《诸蕃志》“海南条”云:“按《隋志》谓:(黎族)人性轻悍……以土为釜。”泥片贴筑法制陶出现在泥条盘筑法制陶之前,历史更为久远,是史前文化的孑遗。 泥片制陶技艺是我国早期制陶技艺的活化石,对人类社会发展史、手工技艺发展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泥片贴筑法制作的陶器,为黎族人民世代所用。陶器的造型艺术呈现了古代黎族妇女...
查看更多
风筝制作技艺(北京风筝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扎燕风筝以燕子为造型,具有浓厚的人文内涵,是北京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清代《南鹞北鸢考工志》等风筝著作为北京扎燕风筝提供了丰富的意象美学,融入了文学特征,深化了其内涵。费保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整理《南鹞北鸢考工志》,全面掌握了扎燕风筝制作技艺。1973年,费保龄作品开始在全国各地展出,得到各方面专家的认可,成为北京扎燕风筝最具代表性的
传承人
。 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
查看更多
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北濒渤海湾,南临黄海,春天风多雨少,且风向单一,瞬时波动小,风力基本呈正态分布。正是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产生了潍坊风筝,其生产制作集中在寒亭区杨家埠一带和奎文区、潍城区。 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那时,村民已有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风筝。开始时仅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后逐渐发展为商品。至乾隆年间(1736...
查看更多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三面环水,气候温和,风量、风速、风力较为均匀,非常适宜形体较大的板鹞风筝放飞。板鹞风筝因造型如一块平板,故名。其制作集中在南通市郊的闸东乡、闸西乡、秦灶乡和通州市的李港乡、刘桥镇、四安镇等地。 南通板鹞风筝又称“哨口板繇”,源于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绘画、音律设计、“哨口”雕刻于一体,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鹞为多(即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
查看更多
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元、明、清直至民国,杭州雕版印刷一直非常发达。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厂,杭州雕版印刷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全国四处木版水印基地之一。 杭州雕版印刷术,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
查看更多
1
583
584
585
586
587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