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皮纸制作技艺(龙游皮纸制作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龙游县 流传于浙江龙游的皮纸制作技艺,明万历《龙游县志》有“多烧纸,纸胜于别县”之誉,至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龙游皮纸以山桠皮、野棉皮、青檀皮为主要原料,制作有2个流程三十多道工序。一是皮料制作流程,主要有砍条、蒸料、剥皮、蒸皮、踏洗、摊晾、制皮坯、撕选、蒸煮、揉洗、挤压、摊晒、洗涤、打料、选皮、洗涤、晾干、袋料等工序;二是成品制成流程,有榨料、皮料下槽、划槽、加汁、搅拌、捞纸、榨纸、焙纸、检纸、切纸、包...
查看更多
雕漆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 甘肃省天水市的雕漆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天水雕漆技艺发展出雕填的髹饰技法,成为西北地区传统髹饰技艺的典型,流传至今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天水雕漆技艺系以当地出产的生漆涂于松木、桦木、椴木等质地的器物表面,经数次髹饰制成漆胎,打磨光滑后再雕刻填彩,而后选用美石、贝壳等各种装饰材料镶嵌于漆面之上。成品造型古朴优美,图案精致,色泽光润,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潮湿和耐腐朽...
查看更多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徐汇区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术的传承源于黄道婆自崖州带回的纺织技艺。宋末元初,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在流落崖州三十余年后,于元贞年间返回故里,传播植棉和纺织技术。她改进了捍、弹、纺、织等手艺,创制了“配色”、“挈花”成“折枝、团凤”的织造工艺,开发出众多精美的棉纺织品。 黄道婆的棉纺织技艺改变了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改变了江南的经济结构,催生出一个新兴的棉纺织产业,江南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也因...
查看更多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京市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浓缩了中国丝织技艺的精华,是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一。南京云锦的生产现主要分布在南京市的秦淮、建邺、白下、玄武、栖霞五区。一千五百多年前,史籍即有关于南京丝织品的文字记载,但无实物流传。东晋末年,南京有了专门生产织锦的机构——斗场锦署。北宋南迁后,南京成为中国的丝织中心。南京云锦织金饰约始于元代,而彩色妆花织金饰则盛于明清两代。 南京云锦是用传统的大...
查看更多
错金银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错金银技艺是我国传统工艺中的璀璨明珠,主要以青铜、美玉为基体,采用金银丝(片)制作纹饰及图案,通过开槽、压丝及镶嵌等工艺手法,让金丝(片)与基体完美结合,达到严丝合缝、浑然天成的效果。错金银主要流布于北京、新疆、上海和福建等地区,其中福建省莆田市的百年老字号华昌的错金银技艺较为著名。莆田市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这里平原肥沃、海域绵长,兼具山海之美,拥有众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错金银技艺在此得到了...
查看更多
刻铜(杜氏刻铜)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杜氏刻铜是一种以白铜、黄铜为主要材料,运用杜氏自制刻刀,经过选料、定稿、刻制、打磨、烤色等多道工序,在铜材平面镌刻成图的手工艺,以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为中心,向外延展至皖北、豫东、江苏一带。 该刻铜工艺借鉴并吸收了传统竹刻、镶刻、篆刻的技法,主要制作的器物包括墨盒、镇尺、熏炉、茶叶盒、茶壶、水烟袋、酒器、盘等,图案题材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它是一种雕琢难度较大、工艺技巧高超的民间“铜画”工艺,作品具有沉雄拙朴的金石韵味。刻铜器物大多为斋房文玩,所刻内容多系...
查看更多
藏文书法(尼赤)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藏文书法(尼赤)为藏文乌钦(乌金)体的重要书法流派之一,流布于西藏自治区,以尼木县为代表,以及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等地的藏族居住区。 据史料记载,7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为规范文字、引进佛法,派遣大臣吞弥•桑布扎为主的有志之士前往印度留学深造。吞弥•桑布扎以古象雄文字为基础,吸纳古印度、古波斯等不同古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实际创制了现用藏文字,按字体分为“乌钦”和“乌梅”两大书法字体。后“乌钦”体形成八大书法流派体系。书法家琼布氏...
查看更多
核雕(大连核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连核雕流布于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是在当地所产桃核上进行雕刻、反映辽南民风民俗与海洋文化的核雕艺术。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特产桃子品种繁多。其中菠萝水蜜桃桃核质地细密,可雕面积较大,是大型系列作品的主要原材料;黄水蜜桃核则纹路较大,可雕面积小,主要作品为单品挂件。雕工要求思维缜密,刀法精准,实意兼备。 据记载,大连核雕第一代
传承人
王庆玺自幼随祖上学艺雕刻桃核。清代中期,王庆玺以桃核雕谋生,在当地渐有名气。其后人继续传承并从事桃核雕刻,为出海船工雕刻神仙人物...
查看更多
石雕(沅洲石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沅洲石雕是以明山盛产的石料为原料、运用多种技法雕刻成品的石雕表现形式之一,流传于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等地,因芷江古称沅州,沅洲石雕因此而得名。 沅洲石雕取材于明山石料,自南宋时期就被开采利用,且形成相当规模。沅洲石色彩丰富、光彩照人,石质细腻,温润如玉,硬度适中。在石谱、石说文献记载中,沅洲石被列入湖湘八大名石之一,有“侗家美玉”之称。历史上,沅洲石一度被列为朝廷贡品。据《芷江县志》记载,兴建颐和园时,沅洲石作为贡石进入了玉砌雕栏的行列。 沅洲石雕充...
查看更多
竹编(东阳竹编)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东阳市 浙江的竹编工艺品生产集中在东阳、嵊州一带,尤其是东阳,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与平面编织技艺相结合,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典雅,具有浓郁的民间美术特征,充分体现出东阳竹文化的风貌。东阳竹编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器具,以实用功能为主;一类是立体陈设与建筑装饰,以艺术欣赏功能为主。1958年到1978年期间,东阳竹编厂并入东阳木雕厂,竹编与木雕共同生产,互相交流...
查看更多
1
584
585
586
587
588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