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灯彩(上海灯彩)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卢湾区 上海灯彩是在上海都市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灯彩艺术,它继承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并加以合理发展,不仅材质有所更新,品种也更为丰富。海派灯彩分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型,其中以何克明为代表的立体动物灯彩集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于一体,是上海灯彩艺术最精粹的部分。 何克明有“江南灯王”的美誉,是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博采南北灯彩之精华,又吸收西洋雕塑艺术,别出心裁,逐渐突破流行的灯彩形制,形...
查看更多
灯彩(湟源排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湟源县 湟源排灯流传于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其产生可追溯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内地客商云集湟源县城,湟源城内商铺为招揽顾客而纷纷制作名号招牌,招牌内插蜡烛,夜晚一点亮便熠熠生辉。后来各商铺的名号招牌制作得越来越精致华美,成为带有底座而形态图案各异的牌灯,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即是在牌灯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湟源排灯的框架用上好木料制成,框边雕刻精细考究,其形状有长方形、马鞍形、扇形等,一般长2米,高0.6米,厚0...
查看更多
灯彩(东莞千角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东莞市 千角灯是广东东莞民间工艺的瑰宝,原为东莞赵家所独有。东莞赵氏为宋帝皇族后裔,相传元初时赵家开始扎制千角灯,配饰的灯带共24条。千角灯十年扎制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在濮藩宗(即解元坊之赵氏宗祠)展出过。灯虽不断重制,而灯带仍为宋物,一向由赵家珍藏,20世纪60年代被毁。 千角灯的制作中断40年后重新复苏,现主要
传承人
在莞城区政府的支持下费时八月扎制成了千角灯,但毕竟已至耄耋之年,后继乏人,因此急需...
查看更多
灯彩(泉州花灯)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花灯起于唐代,盛于宋元,一直延续至今。其主要分布区域为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延及周边的晋江市、惠安县、南安县和永春县。泉州花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泉州花灯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制作传统的泉州花灯“彩扎灯”时,艺人们先用纸捻将竹篾绑扎成灯的骨架,再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粘在骨架上,然后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了彩扎灯。 “刻纸...
查看更多
灯彩(硖石灯彩)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海宁市 硖石灯彩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间(874-879),硖石灯彩即已誉满江南,南宋时,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代乾隆年间,硖石形成了演灯、顺灯、斗灯的盛况,下东街的“塔灯”、横港桥的“凌云阁”、横头的“梅亭”等灯会层出不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硖石民间制灯、迎灯盛行,灯彩的制作工艺和造型形态亦有较大突破,出现了“龙舟”、“采莲船”等品种。 硖石灯彩以针剌花纹出名,制品工细绚丽,玲珑剔...
查看更多
塔尔寺酥油花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湟中县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城所在的鲁沙尔镇南面的莲花山中,距西宁25公里,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藏语称“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慈氏洲”,简称“衮本”,汉语称“塔尔寺”。酥油花是一种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 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另有传说称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并将其供...
查看更多
泥塑(浚县泥咕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浚县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
查看更多
竹刻(嘉定竹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嘉定区 嘉定竹刻工艺流传于上海市嘉定地区,嘉定位于上海西北部,北依浏河,盛产竹子。嘉定竹刻技艺为明代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6)朱鹤所创,主要在嘉定县(区)内传承。 朱鹤将书画艺术融入竹刻,开创了以透雕、深雕为特征的“深刻技法”,使竹刻成为一门独立的观赏艺术。其子朱缨、其孙朱稚征均继承上辈竹刻技艺,并推陈出新。朱缨的刀法比朱鹤更为丰富,而朱稚征的成就更进一步超过了父祖辈,刀法神妙,风格简洁精雅,古朴淳...
查看更多
萍乡湘东傩面具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萍乡市 湘东傩面具是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湘东为“江南煤都”萍乡所辖,是江西的西大门。据处士赖明德口述,湘东傩面具的雕刻技艺有唐代雕法和宋代雕法之分,唐代雕法比较粗陋,宋代雕法比较精细。现存湘东傩面具雕刻技法在清代时由湖南传入,在湘东已传至三代,主要是宋代傩面雕刻技艺。用这种手法雕刻的面具风格古朴细腻,工艺复杂讲究,目前的
传承人
能够雕刻440只完整的宋代人形傩面。 湘东傩面具的品种较多,从原料加...
查看更多
木偶头雕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泉州市 泉州木偶头是深受世人喜爱的民间艺术珍品,木偶头雕刻源自传统的木偶神像雕刻。 泉州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雕刻能手,其中崛起于20世纪前半期的江加走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现代雕刻大师。江加走(1871—1954),字长清,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人,其父江金榜是一位雕刻粉彩木偶头像的民间艺人。江加走11岁开始随父学艺,18岁继承父业,发展创作出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均有称谓,此外还制作了十余种不同式样的...
查看更多
1
585
586
587
588
589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