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谷雨
搜索
郭孝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9年2月生,山西省沁源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梨园世家,15岁考入山西省戏曲学校晋东南分校,师从上党名角郭金顺,攻须生、老生,艺名“小金顺”,曾得到郝聘芝、郝同生、吴宝明、马正瑞等名家指点。嗓音宽厚圆润,润腔力度及层次变化多,舞台表演细腻传神,尤擅“甩发一捧花”“高台三百六僵尸”“甩发后左甩、后右甩”“耍牙”等特技运用。代表剧目有《雁门关》《三关排宴》《挂龙灯》《收书》《血溅乌纱》《吴起平乱》等。亲自...
查看更多
张彩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10月生,山西省怀仁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路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6岁考入山西省艺术学校雁北分校,师从北路梆子名角张桂荣,主攻青衣,后又受到贾桂林、刘灵凤、韩秀珍等名师的指导,同时吸收了王玉山、刘振芳等前辈艺人的润腔方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继承了北路梆子唱腔中最具特色的“咳咳腔”,并突破以往“刚有余而美不足”的传统唱法,表演上纵向继承,横向借鉴,擅长水袖、台步表演技巧,塑造了上百种艺术形象。代表剧目有...
查看更多
王艺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7年8月生,山西省万荣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梨园世家,自幼酷爱戏剧,13岁考入运城县蒲剧团,攻小生,师承蒲剧“四大武生”之一解洪平弟子邸国栋,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唱腔上根据自己嗓子淳厚洪亮的特点,扩大高音区,增强了阴柔性,被观众赞为“满口嗓”。做功上,集蒲剧小生名家之大成,并吸收京剧小生的文雅做派,特别是翎子功、梢子功、帽翅功特技表演深受专家与观众的赞誉。代表剧目有《黄鹤楼》《清官寇准》《吕布与貂蝉...
查看更多
景雪变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0年2月生,山西省临猗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岁考入运城县(今运城市盐湖区)蒲剧团,受蒲剧老艺人裴双屯系统训练,又得蒲剧表演艺术家闫逢春指点,后拜名角王秀兰为师,主攻小旦,兼习青衣、刀马旦。所塑造的人物突破了传统旦角形象,在唱腔和念白上改进小旦的发声方法,加强中、低音区的使用。舞台表演自然流畅,细腻传神,尤以“担子功”“水袖功”见长,代表性剧目有《宇宙锋》《关公...
查看更多
康希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9年9月生,山西省永济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20岁入文工团任演员、乐队演奏,后调至蒲剧团担任导演兼作曲,其间通过对蒲剧老艺人、鼓师等人的走访调查,记录并整理了各行当技艺特点,总结出传统的“蒲剧做唱七字法”,运用到创腔实践中。先后参与《薛刚反朝》《意中缘》《冯彦上山》《港口驿》等剧目的音乐设计,还为戏曲电影《窦娥冤》编曲,获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孔三传”奖。对梆子声腔剧种源流有较系统的研究,并与老...
查看更多
谢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7年6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身梨园之家,母亲是著名的晋剧青衣演员。11岁考入太原艺术学校学戏,四年后进入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先学青衣,后改须生,师从晋剧马派表演艺术家李月仙。唱腔韵味淳厚,表演洒脱,尤其在人物塑造上,具有极佳的舞台悟性,强调人物的文化内涵,擅长运用跪步、跳椅、帽翅、髯口等特技表演塑造鲜活的角色形象。代表剧目有《傅山进京》《范进中举》《烂...
查看更多
阎慧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939年9月生,女,汉族,山西省寿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17岁进入太原市晋剧一分团,初拜白晋山为师,专攻须生行当,后又拜在晋剧大师丁果仙门下,继承丁派艺术并有所发展。以唱功见长,声音宽厚洪亮,音色圆润优美,较好地继承了丁派唱腔刚柔并济、以声传情的演唱特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与心理,做功大方,表演细腻,形神兼备,动容动情。代表剧目有《芦花》《打金枝》《双罗衫》《蝴蝶杯》《空城计》等。从1985年开始教授学生,除了正式收徒...
查看更多
李月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12月生,山西省文水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13岁进入太原市新新剧团,拜晋剧名宿马兆麟(艺名根根红)为师,主攻须生,学习马派艺术,后又向名家张美琴求教,通过排演《芦花河》学到多项技艺,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在继承晋剧马派艺术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特别是唱至激情处的“拔嘹子”堪称一绝。舞台表演功底扎实,身架英武,并能巧妙运用帽翅、髯口、梢子、马鞭等切末深入刻画人物,特别是成套路的“髯口功”也是其独创。代表剧目有...
查看更多
高翠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3年3月生,山西省汾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10岁考入太原市戏剧学校,启蒙老师有王禄春、李芳茹、玉少楼、牛桂英、刘顺年等名老艺人,主攻刀马旦,后来又得到宁夏著名京剧刀马旦演员班世超、云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以及尚小云等名角传授指点多出剧目。扮相俊美,嗓音纤细,能舞善唱,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善于吸收借鉴各家所长为己所用,并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趋于完美。先后演出过二百多出剧目,其中《凤台关》《赠剑》《三...
查看更多
冀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6月生,山西省汾阳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7岁跟随养母冀美莲(冀派开创者)学艺,专攻花旦,得其亲传学习《火焰驹》《赠剑》《蝴蝶杯》等剧,艺术才华初现。1955年同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名家合作演出《打金枝》,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首部晋剧舞台艺术纪录片。1961年随山西省晋剧青年演出团赴京演出《杀宫》等剧目,受到中央领导人亲切接见。表演认真细腻,唱腔柔中有刚,舞台基本功扎实,尤其在《杀宫》中的刘桂莲的角色...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