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1   星期四   农历四月初四   谷雨 谷雨
搜索
余开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艺名余开元,男,汉族,1948年3月生,四川省资中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63年从四川省泸州戏曲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泸州市川剧团。先后拜川剧名家韩成之和袁玉堃为师,专攻川剧文武小生。从艺五十余年,先后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百余个。基本功深厚扎实,扮相英武俊美,身段潇洒利落,表演形神兼备,唱念做俱佳。著名戏剧导演阿甲评论其舞台表演“博而能精,立像传神”。代表剧目有《轵...
查看更多
魏益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9月生,重庆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幼年得父母口传心授,严格承袭魏派川剧表演技艺。10岁开始登台演出,演绎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川剧剧目,给川剧艺术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艺术元素。1959年任贵阳川剧团团长,演出魏派川剧百余场,文戏《店房责侄》《情探》和武戏《周瑜打黄盖》《越王回国》等经典剧目将魏派川剧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魏派川剧艺术风格得到完美展现。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所授剧目均已由学生正式演出,培养了大批知名川剧艺...
查看更多
叶全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浙江省宁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海平调代表性传承人。1970年考入宁海平调剧团,师从老艺人王万里学习宁海平调,1980年参加全省剧团青年演员会演,凭借耍牙技艺获一等奖。打破“传男不传女”旧规,将宁海平调耍牙技艺传给女弟子,开创女性耍牙表演先河。参与宁海平调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协助出版《宁海平调传统剧目汇编》。担任剧团指导教师,培养了薛巧萍等学生。
查看更多
谢宝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2月生,2017年8月去世,福建省仙游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代表性传承人。1956年进入仙游县鲤声剧团,师承莆仙戏“院里派”鼓师郑牡丹和“窑下派”传人杨清源等老艺人,学习丰富多彩的莆仙戏曲牌。严格传承莆仙戏传统音乐,在保持传统曲牌框架结构、音乐风格和韵味的基础上,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思维因素,用现代乐理推陈出新。由他编曲的莆仙戏与歌舞说唱音乐创作曾获全国优秀奖、全省戏剧会演“优秀音乐设计奖”等奖项,曾被评为“全省好...
查看更多
周雪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2年12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198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和昆剧艺术大师周传瑛。先后任浙江昆剧团、上海昆剧团作曲,在传统曲牌唱腔的研究和整理方面造诣极深。作品曾获文化部文华音乐创作(唱腔设计)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国音像制品比赛作曲金榜奖等。为上海昆剧团《紫钗记》,浙江昆剧团《徐九经升官记》《公孙子都》,以及台湾地区首部新编昆曲《梁祝...
查看更多
顾兆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3年1月生,2019年6月去世,浙江省镇海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1954年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次年随班转为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学生,初从名家俞振飞、沈传芷习小生,后改习老生。1978年进入上海昆剧团任演员、作曲,1993年至1995年任副团长。1995年至2004年任上海市戏曲学校常务副校长。参与作曲并获奖的剧目有《班昭》、《牡丹亭》、《长生殿》(单本、四本)、《邯郸梦...
查看更多
张铭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8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1954年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次年随班转为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剧演员班学生。师承周传沧、华传浩、王传淞及京剧名家盖春来、名丑艾世菊、张春华。工武丑。1961年起,在上海市戏曲学校京昆剧实验剧团、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担任主要演员。1978年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更名为上海昆剧团,任主要丑角演员。1994年任上海昆剧团副团长。代表剧目有《问探》《盗甲...
查看更多
王大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8月生,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一级作曲。1959年入北方昆曲剧院,师从北昆名角高景池学习昆笛演奏,后向前辈曲家傅雪漪、陆放学习作曲。笛风雅正,在托腔保调方面经验丰富,熟练掌握几十出传统戏,曾为著名演员侯少奎、洪雪飞等司笛。为多部昆曲及京剧设计音乐唱腔,包括《水淹七军》《贵妃东渡》《宦门子弟错立身》《红楼梦》《赵氏孤儿》《武则天》《宋氏三姐妹》《七夕情缘》等。著有《大元徵音月生,月生,王...
查看更多
沈世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4月生,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习昆曲,得周传瑛、朱传茗、姚传芗、周传铮等十二位“传字辈”名师及俞振飞、言慧珠亲授闺门旦表演,为南昆“世字辈”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之一。1979年主演彩色戏曲影片《西园记》。表演静雅、深邃,得造形、传神、写心之韵致,颇受广大观众赞誉。演出、教授《十五贯》《牡丹亭》《玉簪记》《烂柯山》《长生殿》《西厢记》《铁冠图》《百花赠...
查看更多
谢忠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9月生,湖南省桂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从小受家庭影响,热爱戏剧。1957年考入桂阳湘剧团,师承著名湘剧演员曾衍翠。1992年担任桂阳县湘剧团业务副团长,1996年担任桂阳县湘剧团工会主席。将湘剧三种声腔融会贯通,在湘剧生角演唱艺术上独具一格。曾获全省青年演员会演优秀演员奖、第七届“三湘群英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奖、2018年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田汉表演奖等。一直坚持学戏、演戏、教戏,培养了...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