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2 星期五 农历四月初五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马秀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2年6月生,2012年1月去世,江苏省泰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8岁随父马麟童学艺,并得到淮剧名家马艳琴亲授,工刀马旦和青衣、花旦。1951年参加淮光淮剧团(上海淮剧团的前身)。嗓音脆美甜亮,吐字清晰,尤其擅长演唱乡土气息浓郁的老淮调,善于用唱腔刻画人物,并大胆地将其父首创的生腔“马派自由调”借鉴到自己的旦腔中,极大地丰富了淮剧的声腔艺术。代表剧目有《白蛇传》《探寒窑》《三女抢板》《杨排风》《八姐...
查看更多
筱文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1年7月生,2013年9月去世,江苏省淮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11岁拜民间艺人苏维连为师,攻青衣、花旦。从艺过程中先后得谢长玉、李玉花、董桂英等前辈亲授。淮剧“筱派旦腔”创始人。唱腔细腻柔美,爽朗动听,注重刻画人物。1939年新创出旋律婉转、行腔自如的自由调,成为淮剧三大声腔之一。代表剧目有《白蛇传》《秦香莲》《走上新路》《水漫泗州》《三女抢板》《海港的早晨》《蓝桥会》《千里送京娘》《女审...
查看更多
孟永香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土家族,1946年2月生,湖北省恩施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戏代表性
传承人
。6岁时先后拜廖南山、唐世东为师学习灯戏。7岁就能上台打花鼓、唱灯戏段子。10岁已正式登台演出。先后学会了全本的《雪山放羊》《神狗打柴》《栏算》《韩湘子化斋》《裁缝偷布》等三十多出灯戏。因自幼受多名严师的指导及专业剧团的基本功培训,将剧中小人物的生活情态、眼神动作、语言语调都表演得惟妙惟肖,无论是生角还是旦角,均能胜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2005年被恩施土家族苗...
查看更多
张一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8年4月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9年进入武汉市戏曲学校学习,师从楚剧大师沈云陔大弟子罗玉华。扮相清秀,表演细腻,在多年舞台实践中形成了质朴中见华彩、深沉中见优美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有《绣鞋案》《养命的儿子》《你是一条河》《穆桂英休夫》《海英》《昭君出塞》等。曾获武汉市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湖北戏剧牡丹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首届曹禺戏剧奖优秀配演奖等...
查看更多
陈佩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3年8月生,天津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幼得到父亲陈艳楼、母亲花玉兰的精心培养和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1950年开始挑梁主演,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受到观众好评。在几十年的学习和舞台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百余出剧目,包括大量移植、创作的传统戏和现代戏。代表剧目有《牛郎织女》《拜月记》《二度梅》《齐双会》《吕布与貂蝉》等。充分继承了评剧李派的演唱特点,声音柔软细腻、清脆甜...
查看更多
张春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2018年2月去世,河北省三河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一级演员。1942年入鸣春社科班第二科学艺,排名春孝,师从张世孝,工小生。1948年科班解散,转入四维儿童戏剧学校第三分校。1950年随校转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1955年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56年毕业。在校期间,受教于萧长华、王瑶卿、金仲仁、姜妙香、迟月亭、李德彬、茹富兰等名家,文武兼擅。后又拜叶盛兰为师,得其亲传,又向俞振...
查看更多
王晶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9年1月生,辽宁省丹东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
传承人
。1947年入咏风社学艺,后转入东北戏曲学校(1955年并入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张宝芳、邢威明、关盛明、孙甫亭、李金泉、王玉敏等人,后得李多奎亲授,工老旦。1958年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基本功扎实,嗓音高亢嘹亮,苍劲有力,戏路宽广,表演大方,富于激情。善于灵活运用唱腔、融合行当表演技巧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佘太君抗婚》《杨门女将》《赤桑镇》《强项令》《罢宴...
查看更多
冯志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1月生,北京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
传承人
。出身于梨园世家,1951年考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受教于萧长华、雷喜福、贯大元、鲍吉祥、邢威明等人。195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进入中国京剧院工作。1961年拜马连良为师。代表作有《群英会·借东风》《甘露寺》《苏武牧羊》《将相和》《四进士》《清风亭》《调寇审潘》《青梅煮酒论英雄》《红色娘子军》等。演唱行腔圆润,韵味浓厚,表演飘逸潇洒、清雅婉约。努力培养青年演员...
查看更多
周尔禄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生,浙江泰顺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代表性
传承人
。周尔禄师从周明守学习药发木偶技艺,使工艺复杂精细的药发木偶得以传承。药发木偶是烟花与木偶结合的产物,艺人将两者共同具有的观赏功能结合起来进行表演,在燃放烟花时能出现木偶形象,并且展现旋动、翻跟斗等演出效果。
查看更多
肖朋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肖鹏芳,女,汉族,1969年生,陕西合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合阳提线木偶戏)代表性
传承人
。肖朋芳出身线戏世家,是名艺人肖绪发之孙女,1982年考入合阳县提线木偶剧团,主工提线、正旦、老旦、小生等角色。她的表演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其他剧种的表演特点,对线偶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其嗓音圆润,委婉动听,所提木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还可以表现各种复杂动作和特技。作为剧团骨干和领衔演员,她深入农村,常年带队演出...
查看更多
1
841
842
843
844
845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