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2150)
机构
(1)
政策
(216)
资讯
(6253)
清单
(3477)
资源
(740)
学术
(1076)
百科
(4)
其他
(383)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张占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1年生,河北定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定州秧歌戏)代表性
传承人
。张占元早年师从甫申法学习文戏和打击乐,后跟随贾登科、张小凯学习文戏和武戏,成为定州秧歌第五代传人。张占元精通定州秧歌戏的音乐、板式、唱腔、打击乐伴奏,通晓各行当的演唱技艺,能编创定州秧歌剧本,为剧本设计音乐唱腔,能导演剧目,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重要建树。代表作品有《一把草》,唱腔设计代表作品有《扒糕情》《打经堂》等。
查看更多
吴年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2年生,河北任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隆尧秧歌戏)代表性
传承人
。吴年成1952年进入石家庄前进秧歌剧团,随其伯父著名隆尧秧歌戏艺人吴喜堂学艺,主工武生,后随其姑姑隆尧秧歌戏第六代传人吴淑英学艺,主工武生、导演,为隆尧秧歌戏第七代传人,并随著名京剧红净何月楼学习武功,后进入石家庄市丝弦戏校拜郝横莲为师,1960年至1963年在岗南水库河北调剧团(原石家庄市同顺秧歌剧团)担任演员,1963年至1988年在隆尧县秧歌剧团任演员...
查看更多
刘巧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2年生,河北高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秧歌戏(隆尧秧歌戏)代表性
传承人
。刘巧菊1955年3月考入河北省隆尧秧歌团,拜秧歌著名艺人、名丑(兼青衣)第六代传人杨保田为师,初学小旦戏,1958年进入冯村戏校秧歌班学习小生、武生、须生,1959年至1966年、1976年至1989年在隆尧县剧团任演员,为隆尧秧歌戏第七代传人。其嗓音清晰纯正,唱腔、道白通俗易懂,优美动听,表演细腻,善于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并擅长甩发技能。代表作品有:《彩楼配...
查看更多
康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生,2013年去世,甘肃华亭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子戏(华亭曲子戏)代表性
传承人
。康和自幼喜爱华亭曲子戏的演唱,从青少年时期就拜第一代曲子戏艺人康宝山为师学艺,是曲子戏的第二代传人。他以务农为主业,农闲时以学习演唱和传承曲子戏为副业至今。在近半个世纪的从艺生涯中,他通过苦钻勤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其嗓音甘甜细腻,字正腔圆,唱腔柔美,表演感情丰富,表情自然,刻画人物形象逼真,表演动作娴熟到位,以扮演旦脚最为擅长...
查看更多
王秀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5年生,河南郏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
传承人
,一级演员。王秀玲自幼随父王俊卿学习曲剧表演,6岁登台,是曲剧第一代女演员。1949年至1955年在新生曲剧社工作,任演员。1956年结业于文化部戏曲演员讲习班,受教于梅兰芳、程砚秋等大师。1955年至1960年在郑州市曲剧团工作,任演员队队长。1960年至1993年在河南省曲剧团工作,任演员队队长。其唱腔清秀柔婉,吐字清晰,表演内涵饱满,外观传神。代表作品有:《风雪配》《红...
查看更多
马琪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3年生,河南封丘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剧代表性
传承人
,一级演员。马琪自幼从艺于马文才先生,是河南曲剧的第一代曲剧演员。1949年至1953年,在灵宝县曲剧团工作,任演员、团长;1953年至1973年,在渑池县曲剧团工作,任演员、团长;1973年,在洛阳地区曲剧团工作,任演员、业务团长,后又到洛阳市曲剧团工作。其唱腔具有嗓音低沉浑厚、韵宽质朴的特点,表演生动形象,自然逼真。代表作品有:《寇准背靴》《跑汴京》等。
查看更多
曾金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1年生,山东胶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茂腔代表性
传承人
,一级演员。曾金凤出身于茂腔艺术世家,其父李凤山为著名茂腔艺人。她7岁起拜师学艺,曾受教于王克仁、赵景坤等著名茂腔艺人,1950年至1971年,在其创办的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工作,1972年至1998年在青岛市茂腔剧团工作,其表演功底扎实、扮相英俊,做功大气、潇洒、细腻,嗓音高亢洪亮,唱腔极富韵味。她还改革了茂腔男腔唱腔,并创造了新的唱腔板式。代表作品有茂腔传统戏“四大京”“八...
查看更多
霍俊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7年生,山东淄博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音戏代表性
传承人
,山东省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霍俊萍师从邓洪山(艺名鲜樱桃)(花旦、青衣)、筱樱桃(青衣),为第七代五音戏
传承人
,是继邓洪山之后第二个五音戏优秀传承代表人物。她较好地继承了邓洪山的表演技艺,同时从唱腔到表演都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代表作品有:《腊八姐》《石臼泉》等。
查看更多
陈声强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7年生,广西博白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茶戏(桂南采茶戏)代表性
传承人
,国家三级演员。陈声强1969年至1991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采茶剧团任采茶戏演员,受教于剧团的业务副团长黄钖福以及甘福华、陈元栋等采茶戏老艺人,1984年被任为业务副团长,1991年至1998年在博白县图书馆任副馆长,1998年至2007年在博白县文化馆任馆长。其表演声情并茂,唱、念、做、舞具佳。代表作品有:《哭还是笑》《河边情话》等。
查看更多
陈志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生,福建龙海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歌仔戏代表性
传承人
,一级演员。陈志明1976年参加龙海市石美歌仔戏职业剧团学戏,师从洪本忠,1986年入厦门市歌仔戏剧团。通过多年学习,他熟练掌握了歌仔戏生、旦、净、末、丑的表演技艺及特点。代表作品有:《白鹭女神》《邵江海》等。
查看更多
1
852
853
854
855
856
121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