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萧烨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
查看更多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萧烨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人物
身着苗族特色服装,手持竹编杯套,在2018年全国两会首场“代表通道”上,从容而自信地向全世界人民介绍赤水竹编工艺文化和赤水人民脱贫致富的故事。她是“90后”,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贵州团最年轻的代表,是省级“非遗”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是工艺美术大师,也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她就是杨昌芹,一位从苗族竹乡里走出来的传奇女子。 杨昌芹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本人供图)那些打不垮你的,终会令你更强大杨昌芹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的一户苗族人家,她本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又是西湖畔的杭州四月天。16日晚的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的“钱塘余韵”第二季迎来了青年演员贺镭的杭州评词专场《白蛇传》。一个晚上,许仙和白素贞这个杭州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讲了《断桥初相会》《许仙成亲》和《许仙被捕》三个章回。 这个充满浓郁杭州本帮风味的故事经过改编整理,加上杭州评词特殊的表现手法,就像百年前杭州两大评词社的辉煌年代一样,再次勾住了观众的腮帮子。 下了舞台,贺镭叹了口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杭州...
查看更多
论坛
4月12日下午,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给非遗研培计划银饰技艺创新应用研修班全体学员带来一场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的主题演讲。本次主题讲座,马盛德巡视员首先提到从15年来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与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合作对非遗保护探索的新模式-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肯定了学校在其中做出的贡献,积极实践探索教育模式谨慎实施,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经验。马盛德巡视员做主题演讲马盛德从四个方面层层递进的讲解了非遗的概念...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4月18日是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既是中华民族公拜轩辕黄帝的日子,也是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畲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在这一天,中华大地上演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欢庆这一日子。    同拜人文初祖,慎终追远不忘本    中华民族秉持慎终追远的历史传统,自古轩辕黄帝被尊奉为中华“人文初祖”。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在有熊(今河南省新郑市)出生与建都的日子,每年这一天在新郑都会举办盛大的拜祖大典。    4月18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迎大旗、闹花台、力士摔跤、乌龟端茶、铜钿鞭、磐安金龙等大批磐安特色非遗项目如火如荼地上演,这是日前举办的浙江金华市首届乡村旅游美食节暨“山花烂漫相约磐安春季旅行周”的活动现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传统项目吸引着一批批游客的到来,而方前馒头、清明馃、糊拉汰、饺饼筒、扁食、甜酒酿等诸多磐安传统特色小吃引爆八方游客的味蕾。据悉,本次乡村旅游美食节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营业额近千万元。如今,磐安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正在以不同方式展现着各自的魅力,非遗已经成为磐...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本文在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念的基础上,依托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积累的经验,系统梳理、描述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法规政策依据。1999年和2002年,云南省命名了第一、二批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转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后,两批民间艺人被视为我省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2010、2014年,云南省认定了第三、四、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延续各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力量,给予传承人应...
查看更多
人物
鱼娃娃《连年有鱼》双彦和父亲双起翔兔儿爷双彦工作的地方藏在昌平一片老旧的平房中。斑驳的漆红色大门约一米多宽,只容一人通过,门口直通一条长长的过道,两旁摆满了尚未上彩的泥坯。左侧的房间里空空荡荡,没有像样的家具,地上一米宽的模具里有十几只一模一样的兔儿爷。清晨6点,年近60岁的双彦像往常一样坐在里屋铺着报纸的木桌前,戴上老花镜,拿起细毛笔开始给泥胎上色。从制胎、彩绘到上漆,几个简单的制作步骤,他慢悠悠能做到太阳落山。一天超过12个小时的工作,他重复了40年...
查看更多
要闻
  人文纪录片《传承》(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影片将镜头对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讲述其传承的故事,在中华大地寻找传承的智慧,以“江湖”、“绝技”、“德行”、“师徒”、“心传”、“流变”、“家园”七个主题展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接,追溯过往,记录永恒。   《传承》第二季所讲述的35个项目,均取材于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每一项成果都以真实的人物故事为支撑。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偏远的边疆、僻静的乡村、静谧的深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