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贵州省榕江县三江乡冷衣村二组苗族妇女在制作蜡染(摄影:李长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这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祖、踏青、旅游,处处洋溢着春天的喜悦和生机——作为中国一个兼有农时节气与传统节俗双重身份的日子,清明节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组成部分于2016年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
查看更多
论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到2017年底,已有171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重新认识、理解《公约》中提出的保护理念,推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持续演变的,而不是固化的、落后的    《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2017年,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地方戏曲剧种文献、资料数字化影像化保存类项目入选名单,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戏曲专项扶持—已故川剧名家影像资料数字化保护项目”成为四川省唯一入选项目,旨在使老一辈艺术家珍贵、不可再生的经典剧目留存于世,推动四川地方戏曲薪火相传。自2017年8月以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开始,我国由政府主导推动的非遗保护工作走过了17个年头。尽管在国际视野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蹄疾步稳,保护成果丰硕璀璨,不仅开创了非遗在当代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而且许多非遗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经验。    建章立制,构筑非遗保护体系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各...
查看更多
人物
沈才洪(右一)向记者介绍酿酒过程(摄影:何孟书)  四川省泸州市,坐落在长江岸边,是一个“处处因酒而生,人人为酒而忙”的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小城,在2017年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发布的《幸福中国白皮书(2016年)》中,位居地级市榜首。  在这座幸福的小城里,有着许许多多幸福的酿造者,沈才洪便是其中一人。  有着精湛的传统酿酒技艺的沈才洪,是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承人,他从事酿酒生产、技术、质量工作已30年,是一名从普通酿酒工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中国...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3月26日,吉林省二人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在长春挂牌。传习所将以培养二人转后继人才为己任,深入挖掘吉林省民间及有潜质的20—35岁的青年演员进行培养,将有包括三位国家级二人转传承人在内的诸多名师,“组团”为青年人才传艺,让更多二人转绝活能够传承下去。2006年,吉林省东北二人转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余年来,吉林省二人转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吉林省二人转博物馆的建立、两年一届的“二人转·戏剧小品艺术节”的举办,使二人转在东北大地上愈...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肖婷,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任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投资促进处副处长,现任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查看更多
要闻
 91岁的杨洛书是目前年龄最大的木版年画传承人之一    3月23日至4月1日,91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的木版年画展在京举办。杨洛书刻印的绝世臻品——中国唯一木刻《历代帝王全图》、杨洛书的得意之作四大名著年画人物、《杨家埠木版年画全集》以及杨家埠先人于清朝嘉庆年间创作的多幅木版年画作品,齐聚展览现场。此外,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流程、印刷套印过程演示、全套制作工具以及山东潍坊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文创项目也在现场一一亮相...
查看更多
人物
    位于北京城南的北京轻工技师学院是一所集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公共实训、技师研修、技能竞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在这所学院里,北京内画鼻烟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守本有自己的工作室,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挚爱一生的老手艺传下去。    由舶来品兴起的手工技艺    “要说鼻烟壶,得从鼻烟聊起。”在学院的工作室中,刘守本打开了话匣子,说起内画鼻烟壶滔滔不绝。清代中期,舶来品鼻烟在中国流行,尤其在皇家居住的北京尤盛。随着鼻烟的流行,鼻烟壶...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5期:2018年3月12日—3月25日 本期信息一览: ▲ 雒树刚部长谈文化遗产保护:既要保护好又要活起来 ▲“贯彻十九大·文脉颂中华”全国青少年VR短视频大赛启动 ▲ 四川省...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