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浙江景宁畲族婚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成为当地旅游体验项目之一。浙江浦江迎会是一种综合民间艺术,参与多部影视剧拍摄,知名度不断提高。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都不会变。乡村是城里人心灵诗意栖息的精神麦田,也是滋养非遗的根脉和土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多年的人,我也一直在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该做什么?    宣传鼓动,形成共识    首先,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性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重意义的生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再生产了乡土社会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过程形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性别化特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中,忽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所呈现的社会性别角色规范的再生产过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性别化特征,很可能使得被边缘化的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位置更加边缘。  作者...
查看更多
论坛
    2002年6月,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正式成立,从那时至今,编委会已编辑完成“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三批抢救成果,共计54部约2200多万字。在这十几年中,傅英仁、马亚川、富希陆等熟悉往昔满族生活的长者和说部传承人相继去世,丛书的主编谷长春也于去年病逝。这套丛书,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经过十几年努力,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说部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最后16部书稿都已付梓,预示这项浩大工程即将结束。人们欢欣...
查看更多
地方新闻
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建档视频档案10日正式移交武汉市档案馆收藏。这部高清视频档案抢救性记录了40多期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计划2020年前,武汉将把这种档案涵盖到每位非遗传承人,并全面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  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杨菁在移交仪式上介绍,武汉现有5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级非遗传承人297名。这些传承人中不少都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有些项目出现了“人亡艺绝”的状况。为此,武汉市自去年起对70岁以...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本文为“一带一路”非遗项目译介专题的第9期 译介项目十六 烤馕制作和分享的文化:拉瓦什、卡提尔玛、居甫卡、尤甫卡  Flatbread making and sharing culture:  Lavash, Katyrma, Jupka, Yufka 图1 阿塞拜疆人民制作传统烤馕拉瓦什(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   ▲ 项目...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眼下春意盎然之际,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游客穿过一条条古巷,与优美的四都乡平田村、西坑村邂逅,在绿水青山间享受恬淡与美丽——掩映在山峦葱翠、清流潺潺中的古树、古道、古村落,斑斓的黄泥土瓦房,高立斑驳的马头墙,留存着岁月的刻痕;乡村特有的“慢生活”氛围,让心沉静、令人陶醉。    曾经偏远的、被人遗忘的村落,如今迎来华丽转身。“依托非遗催生的乡村旅游、民宿经济、艺术创作以及高效生态农业等新业态,激活了沉睡在松阳乡村的资源,使其成为...
查看更多
人物
  正午,迎着洒进室内的阳光,51岁的向书兰站在茶叶加工坊的焙炉旁,双手不停地揉捻着一个茶团,额头上渐渐渗出了汗珠。“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了几百年,愿意坚守的人不多了。”向书兰说道。  恩施玉露是中国现存唯一的蒸汽杀青针形绿茶,其制作技艺始于清朝康熙年间。1945年,恩施玉露远销日本,自此名扬于世。2014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向书兰是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第十一代传承人,学习制茶已有36年,现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设计:蔡华伟作为西藏文化名片之一的唐卡绘画,为外界所普遍知晓,应该说是近三四十年间的事情。而在西藏,其历史渊源至少已有1300年以上了。据五世达赖时期的《大昭寺志》记载,吐蕃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就曾以自己的鼻血为色绘制了一幅班丹拉姆神像,虽然这幅作品如今已了无踪迹,但可据此推断在布面上绘制神祇造像的唐卡绘画于那时已经出现。“唐卡”是音译,即藏地卷轴佛画,受宗教启迪,为信仰服务的神本主义内容是其自古至今的创作主题。若依其具体描绘的图像内容,又可分为五项:一是佛陀...
查看更多
要闻
“非遗半月报”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在2018年推出的资讯类新专题。在这里,您可以通过1分钟阅读,快速了解半月来国内外有关非遗保护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非遗动态,我们为您梳理。 第6期:2018年3月26日—4月8日 本期信息一览: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管理团队任命 ▲ 湖北首届非遗保护传承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揭晓 ▲ 四川开展川剧名家名剧数字化保...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非遗传承人张苗给孩子们教授葫芦画   番天印 摄     在弘扬非遗文化,加强非遗传承的道路上,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积极探索创新,从娃娃抓起。3月27至28日,由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共同举办的“第三届500娃娃学非遗”活动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举办。540多名四年级小学生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秦淮灯彩、风筝、葫芦画、抖空竹、木雕、布艺、剪纸、泥塑、中国结、竹刻、脸谱、面塑、扎染的制作方法,体验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5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