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9-10   星期三   农历七月十九   白露 白露
搜索
论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但近些年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却面临着与现代生活越来越远,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持续下降,非遗传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等问题。针对此情况,文化部近年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5年11月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那么,此次研培计划的意义是什么,落实如何?除此之外,文化部还有哪些具体的措施?《经济》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文化部非物质文...
查看更多
论坛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仍然在跟时间赛跑,竭尽全力从急剧变化的生产、生活环境中抢救保护那些凝聚着祖先的智慧劳动、具有重大历史与文化价值、对我们今天与未来仍有启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化过程中大工业化、旅游开发、农业人口外流、移民和环境恶化等因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保护无一不产生剧烈的冲击,毫无停歇的迹象:当长江上搏击风浪的木船早已经换成了马力十足承载千吨的巨轮,那高亢雄浑的船工号子到哪...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今后这项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仍将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一类传统文化遗产,庙会的保护与研究还留存一些问题以及一定的研究空间。作为一种综合性文化空间,庙会的保护和传承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重构都应从非遗保护整体性原则出发。  关键词:当代语境;庙会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整体性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许多重要成果。非遗保护作为一项...
查看更多
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定义为: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在其基础之上而有所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在此,可以辨别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国对于...
查看更多
论坛
  国庆期间,央视的“中国民歌大会”让无数的观众再次认识了侗族大歌。这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歌唱,仿佛是秋日温暖的阳光,闪烁在林间,用自己梦幻般的旋律,呈现出这个民族所具有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和谐的流动。  民歌是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最直接、最真诚、最悠久的反映。《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国风》便是当时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今天读来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社会生活面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民歌的传承目前正面临着多种因素的冲击。侗...
查看更多
论坛
10月29日,传统工艺青年人才论坛在江苏苏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设计师和传统工艺领域的青年人才,共话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传承、融合和再创造”。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正确认识非遗,是正确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前提》的发言。项兆伦指出,要准确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客观认识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实际状况。非遗是世代相传、并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再创造的文化...
查看更多
论坛
在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其宣传实践中,“进校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和一个较为常见的语汇。这种做法在工作路向上的正确性和宣传口径上的切合性,的确非常值得肯定和倡导,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起码,在宣传非遗并确立非遗保护的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方面,成绩显而易见。  然而,仔细观察也不难发现,这种围绕非遗保护的“进校园”实践及其宣传活动,其手段和目的,依然主要停留在直观展示和舆论宣传的层面,较少或者说还没有全面系统地深入到事关非遗保护长效性的日常制度化操作...
查看更多
论坛
漳州布袋戏表演白族大本曲表演苗族蜡染雕漆技艺台湾高山族传统织布傣族贝叶经刻写李重庵(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十届民盟中央副主席)201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文化工作领域一部具历史意义的法律。制定这部法律,也是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对缔约国规定的义务。当今,非遗保护工作在全国不断推进,此时重温《非遗法》及与之...
查看更多
论坛
  编者按:以下内容为2016年4月21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作客人民网的访谈实录。[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人民网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要和大家讨论的是关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演播室为大家请来的嘉宾是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欢迎马司长的到来,您好。[14:03][马盛德]:您好。[14:04][主持人]:司长,刚刚我们说到培训计划,其实是文化部今年启动的一个“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进行,其工作重心已由主要重视收集整理申报转入对保护方式的探索和保护措施的细化。针对非遗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项目,则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方式在增加传承人和当地民众的收益,提高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遗事象的积极性,以及促进文化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保护方式在关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的同时,其“泛产业化...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