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保护的第三方评估
2020.03.31
论坛
摘要:2016--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非遗司陆续启动了针对我国《非遗法》的贯彻落实情况、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情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状况、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
传承
人的
传承
状况等一系列的评估或评估试点工作。此举表明,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经由注重“保护名录”转向到了注重“保护成效”的阶段。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非遗保护工作,这些巨大的投入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获得了怎样的效果?又...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分析报告
2020.03.31
论坛
摘要:十余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保护实践,实现了非遗保护体系从0到1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担任投资主体,本质上是一种无“负外部性的”的变革,是“帕累托改进”不断进行的过程,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今,非遗保护的成果已经颇具规模,但“重建设、轻管理”的弊端突显。下一步的工作应该由“建设为主”转向“建管结合”,变革进入深水区,非遗保护进入以“宣传、弘扬、
传承
和振兴”为主的下半场。政府以行政力量推动非遗保护的发展路径存在边际效益递...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
2020.03.26
——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个案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两者的互动同构,使原来依附于民俗传统的手工艺品从原生文化环境中被剥离出来,其仪式性、符号性、生产性、民俗性等事象被不同社会机制重新建构,人与“物”之间的多种价值勾连发生演变。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例,可以从其创作依据与符号解读、民俗“遗产化”、民俗传统的“凭借”性质与本真性以及非遗话语与民俗传统的互惠等角度,运用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式,探寻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互动同构过程中灶王年画的文化裂变动因、社会功能分化以及艺术边界重建,进...
查看更多
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民间文化实践
2020.03.25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的“谋篇”与“布局”
论坛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
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这一工程自2018年正式启动以来,持续进行全国范围的宣传发动和重点项目的全面布局。中国文联在顶层设计方面做足了功课:设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学术...
查看更多
田青:听,土地深处的歌
2020.03.24
论坛
过去几十年,我陆陆续续把早年间收藏的各种曲谱送给更需要的人。唯有这本《河曲民间歌曲》,一直舍不得送人。朋友小聚,我常常带上这本集子,唱给大家听,闻者击节赞叹或潸然泪下。这就是我们的民歌。 什么是民歌?音乐学界共同承认的标准是:由人民创作的世代流传的歌曲。所以谁写的歌词、谁谱的曲都不得而知,可能是草原上挤奶的阿妈,也可能是黄土高坡上目送亲人远征的婆姨。中国民歌具体始于何时何地同样难以下结论,目前最早可查文献出自《吕氏春秋》,大禹时代的“涂山...
查看更多
创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2020.03.12
论坛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
传承
,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非遗实现了活态
传承
及创新发展,但仍存在碎片化、条块化、分散化保护问题,对此,需要从理论上构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式保护模式,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 构建权责匹配、上下联动的跨层级保护体制 首先,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针对不同级别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确定相应的保护责任主体,实...
查看更多
发挥非遗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2020.03.07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如何在加强保护与
传承
的同时,发挥非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值得思考和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为各民族长期生产生活的
传承
实践成果。在多年保护工作中,按照项目不同属性梳理形成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共十大类别。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类别非物质...
查看更多
非遗:极具文化底蕴“网红”
2020.03.03
论坛
非遗的传播
传承
与“人”的生活生产、情感认同息息相关。时间流逝,现代文明的发展,让很多古老的非遗面临寂寂无闻、后继无人的现状。在数字媒介时代,非遗传播
传承
同样身处日新月异的融媒体环境,需要与新媒介、新人群融合,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传播实践仍单薄 “12岁时做学徒,那时在老师家里,都快开戏了,我就给我那几个师兄弟每个人都勾了一个(脸谱),七八个人。勾完以后,老师回来了,问脸怎么都勾好了,我说是我画的。老师说...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江苏探索
2020.02.27
论坛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
传承
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生态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此后,省厅与各地密切协作,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凝聚共识、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建成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查看更多
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物利用问题
2020.02.21
论坛
人类和动物的密切关系由来已久。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动物不但是人类重要的衣食来源,也是日常的生产、交通工具甚至是家庭陪伴,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涉及动物利用。但是因为世界各国的不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动物的利用方式、情感有很大的差异,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3) 中关于动物利用的原则和精神很难在不同国家取得一致。这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
查看更多
1
52
53
54
55
56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