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2019.12.03
论坛
摘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经历了由起步到发展,到推动和加速期,再到稳定和反思期及目前的“发力”期五个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逐步深入,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到关注
传承
人能力的提高,再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发展壮大。非遗研培计划旨在使
传承
人获得文化自信,非遗经纪人或文化中介人队伍也可为非遗的推广与创新助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文化属性正在不断增强,也逐渐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但现代产业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使得手工劳作面...
查看更多
传统工艺的文化复兴与“非遗”实践
2019.11.29
论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复兴呈现出两种态势,一是前非遗时代的生产复兴,二是面向非遗实践的文化复兴。生产复兴关注保护性开发、产业布局调整、技术适度创新和市场经济效益;文化复兴基于生产之上,突显传统工艺的内生和外延价值,关注其对家族、村落、行业和民族等多层面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揭示并厘清传统工艺复兴的两个阶段,有助于更加全面、理性地看待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与本土化实践,有益于深刻认识因文化复兴所带来的传统手工文化自信与价值理性...
查看更多
邱春林: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十二个关键词
2019.11.26
论坛
陈长海、张志平、高祥设计,张志平等集体制作,翡翠岱岳奇观,80×85×52厘米 1.同步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工艺美术所取得的进步与整个中国社会取得的文明进步是同步的,在服务于社会主义政治与经济建设方面均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振兴方面,工艺美术尤其居功至伟,它走在了复兴传统文化的前列。新中国工艺美术七十年完全扭转了晚清以后百余年的衰落局面,不仅保持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在整个工艺美术历史长...
查看更多
潘鲁生:工艺美术和生活价值的回归
2019.11.26
论坛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设计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系中国文化名家、中央联系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担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化遗...
查看更多
谱系观念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2019.11.25
——以湄洲妈祖祖庙为中心的考察
调研
摘要:谱系观念是把握非遗互动性、整体性规律的合理视角,对于信俗类非遗资源来说,朝圣与谱系之间有密切关联,谱系是朝圣的依据和基础,朝圣则是一种交流互鉴方式,可以勾连出非遗的空间谱系、凝聚信仰族群谱系,建构文化认同性,体现了非遗资源的互动性、整体性、认同性、实践性等特征,从而实现了非遗资源的活态保护与
传承
。本文以湄洲妈祖祖庙为中心,研究妈祖信俗的谱系、朝圣与非遗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谱系;朝圣;妈祖信俗;妈祖祖庙;非遗保护 一...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2019.11.2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会议综述
论坛
摘要:针对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经验,201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论坛在广州举行。200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专家学者,从实践经验总结、非遗现代化转化和个案分析三个方面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新机遇和新使命进行了探讨,展示了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实践;实践经验总结;现代化转化...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文坡实践
2019.11.25
调研
[摘要]文坡村作为侗锦织造技艺的主要
传承
区域,通过增权、授业、协同、创新等一系列办法,走出了一条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共同发展的良性道路。在其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价值重构、对多方力量的协调、对非遗特点的坚守,下一步需要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来保障这些实践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创新 “乡村振兴不能千村一面,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依据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其他比较优势,确定自己的...
查看更多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2019.11.18
论坛
“地理标志”,在我国通常称为“土特产”,一直以来被世界各国视为国家战略。“非遗类地理标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进我国非遗类地理标志建设,符合新时代战略构想。 意义:提升文化实力 非遗类地理标志是我国地理标志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新事物。从商标属性来看,它可理解为“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地理标志商标”。这类商标不仅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而且含有地理标志商标的属性。如人们熟知的贵州“玉屏箫笛、牙舟陶...
查看更多
潘鲁生:“工艺美术”三问
2019.11.18
论坛
编者按:2019年11月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的“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术提名展”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中心校区举办。“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分为“遗所思”、“忽如寄”、“道无因”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传统的精致与典雅”、“回到纯艺术的工艺”和“工艺当随当代”三个主题,综合展示百余位当代手工艺家的300余件作品。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吴光荣教授主持,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国美美术馆馆长杭...
查看更多
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
2019.11.18
论坛
摘要: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老字号,因其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在现代社会转型和经济模式转换过程中,许多老字号面临生存危机,其遗产资源的转化成为政府、企业及学界关注的问题。老字号遗产资源转化的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和产品创新、营销理念创新、旅游体验创新等,目的是使老字号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联,将现代生活元素注入产品中,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扩大市场规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这需要老字号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查看更多
1
56
57
58
59
60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