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897)
机构
(4)
政策
(295)
资讯
(8900)
清单
(5305)
资源
(1091)
学术
(1849)
百科
(6)
其他
(447)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中国戏曲七十年的成就与经验
2019.11.15
论坛
新中国七十年的戏曲成就突出地体现在对于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持续继承与拓展,这也让戏曲成为当之不愧的当代民族艺术的高峰。以“三并举”为主的多元化创作导向,推动了戏曲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七十年的戏曲发展史实际就是戏曲稳定的
传承
史、创造史。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1956年昆剧《十五贯》的整理改编。被美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革命性成就,通过一部戏从作品整理到舞台传演,为戏曲如何复活、戏曲如何精彩,成功地提供了最好的艺术范例...
查看更多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14
论坛
摘要:随着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开展,
传承
主体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意识有所增强,相关企业获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生存条件也得到改善,
传承
人的保护和培养得到进一步重视,参与者的转型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市场开拓有新进展,在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机械化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保护对象有待进一步厘清,现代化生产对传统工艺有明显的冲击,原材料危机开始显现,优秀人才断层严重,政府缺乏具体有效措施,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如此,无论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
查看更多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京剧跨界传播
2019.11.13
论坛
京剧如何在当代吸引各个年龄层观众,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结合互联网思维,通过跨界传播的方式拓展圈层,不失为触达更多潜在京剧兴趣人群的有效途径。2017年,通过参加《奇葩大会》《朗读者》《跨界歌王》等热门综艺节目,京剧女老生王珮瑜逐渐走进了年轻人的视线。她又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方式以及喜马拉雅FM等平台,跨界传播传统京剧,吸引了一大批“90后”甚至“00后”的忠实粉丝。如今,拥有微博粉丝139万的王珮瑜俨然成为京剧界的“网红”。 京剧传播媒介...
查看更多
郎富平:非遗保护与传统——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新方向
2019.11.13
论坛
编者按:“大匠至心”杭州沙龙一年一度相约至美丽的大运河畔,迄今连续举办四届,为非遗
传承
保护阐发学术观点,分享实践范例,提供科学方案。今年“大匠至心”非遗保护
传承
发展杭州沙龙以“新时代、新
传承
、新探索”为主题,观照非遗当代价值,推进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保护成果与人民共享。我们期待“大匠至心”杭州沙龙在各方支持推动下,成为引领非遗
传承
保护理论与实践的风向标,基于此,将陆续推出本届沙龙的系列观点论述。 非遗保护与传统——旅游转...
查看更多
让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9.11.01
论坛
编者按: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
传承
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
传承
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
查看更多
陈勤建:非遗保护利用创意重构的原则和路径
2019.10.30
论坛
编者按:“大匠至心”杭州沙龙一年一度相约至美丽的大运河畔,迄今连续举办四届,为非遗
传承
保护阐发学术观点,分享实践范例,提供科学方案。今年“大匠至心”非遗保护
传承
发展杭州沙龙以“新时代、新
传承
、新探索”为主题,观照非遗当代价值,推进非遗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保护成果与人民共享。我们期待“大匠至心”杭州沙龙在各方支持推动下,成为引领非遗
传承
保护理论与实践的风向标,基于此,将陆续推出本届沙龙的系列观点论述。 华东师范...
查看更多
“非遗+扶贫”,“加”出了什么
2019.10.28
论坛
10月17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这个扶贫日显得尤为特别。如何在最后关头,攻克最后堡垒,稳住阵脚,关系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关系到全国人民能否一同迈入小康社会。这一天,同是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开幕日,全球关注非遗
传承
,助力脱贫攻坚也是焦点所在。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就是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在当下,对贫困人口实现建...
查看更多
创新,让非遗呈现更多元
2019.10.23
论坛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非遗文化的呈现,可以有更当代、更多元的表达面向 在我心里,非遗的模样,总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源于童年记忆中的点滴:奶奶身上的蓝印花布,端午节揣在兜里的艾叶香包,还有火宫殿那碗热油淋下香酥焦脆的臭豆腐;陌生,是长大后往往通过展览、影视剧、短视频等媒介,才会发现它们被遗忘的美。 令人欣喜的是,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遗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混搭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和...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与
传承
的记忆阐释
2019.10.23
——以山东省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与
传承
从记忆维度上去思考,时间、空间与
传承
人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它们是非遗保护与
传承
具体形式。时间层面,对非遗所涉及到时间节点进行研究,发现自我造血良好的非遗离不开一个完整的时间记忆模型,通过重复的压力,强化对非遗的记忆。空间层面,地点与物体。地点记忆作为针对某些内在体验薄弱的非遗来说,比如民间文学,是优于其它固化形式的记忆储藏间。物体记忆,非遗记忆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它裹挟着
传承
人的情感、认同、经验以及意义,它的更好地保护与
传承
亦是不...
查看更多
文化
传承
创新关键靠人
2019.10.22
论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包括器物层面的赶超、制度体系的完善,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的主体是人,
传承
的载体也是人。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源在社会生活,是人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查看更多
1
57
58
59
60
61
18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