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论坛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后逐渐流布中国全境,为多民族所共享,对我们的思维模式、审美倾向和情感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出版业在促进“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提升文化自信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琵琶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不仅具有愉悦身心的艺术审美功能,而且作为以乐会友的和平使者,自汉朝起便在丝绸之路上往返频繁,到了中唐时期一度成为巫女手中沟通天地、占卜吉凶、驱邪降魔的“法器”。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注意到“唐女巫皆能弹琵琶”的现象,但没有就此问题深入下去。本文在区分秦汉时期始创的本土琵琶和南北朝时期从西域传来的外来琵琶两种类别的基础上,考察汉唐琵琶的西传、东渐以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日本的过程,分析琵琶超越固定器物的精神流动,借...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基于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存储、管理、展陈到传播诸环节的应用实践,以非遗数字化工作流为切入,从传播利用角度对非遗保护基础资源数字化建档成效进行反思,审视其在内容生产与“用户思维”、行业标准与“过程描述”、展陈理念与“主位意识”等方面问题。着眼内容、技术和效果提高非遗传播能力建设,相关从业者至少需要具备内容理解力、技术沟通力和展示创造力。 【关键词】文化和科技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方式,渗透并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将与人类文明的走向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需要应对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同时也与人类对于文化多样性认识的觉醒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能力的提升不期而遇。因而,研究者与决策者应以积极、超前的态度看待技术革新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各类创新实践,尤其是非遗的知识普及、文化展示、社会教育等传播行...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成得益于人类知识共同体的持久发育,当下日益发达的信息科技为二者同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深入认知数字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愿景,需着眼于知识共同体理念,阐释知识共同体的发育与文化多样性的生成、知识共同体理想与数字文化遗产事业的关系,审视知识共同体愿景下中国数字文化遗产事业在统筹性、学术性、可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的局限。未来数字文化遗产的发展应以开放共享、关联互通的姿态最大化地拓展其价值,因为这是遗产守护、文化传播、知识生产的必要途径...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深度开展,北京雕漆技艺当前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在“两创”视域下,生态融合的格局得以凸显,呈现出差异化与多元化的生态,但在保留原样还是创新发展上仍存有诸多争议。基于实践考察发现,北京雕漆技艺创新发展存在局限与问题。从创新设计的视角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构建地方传统技艺相关生存环境与文化新生态。由此归纳出的技术路径和挑战,以及多样的非遗文化生态特征,将有助于推动北京雕漆的非遗保护与可持续性创新转化。 【关键词】非...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的发展进程中,名录列入机制(申遗)和定期报告制度(履约)已成为并行不悖的国际合作双轨制。前者为所有缔约国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以利从整体上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见度,深化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知;后者是政府间委员会和缔约国对实施该公约的成果和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和跟踪监测的重要工具。换言之,这一双向循环的合作机制同时成为缔约国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和...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苏北乡村第一代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持有一门手艺。这个群体曾是乡村建设和治理的青壮主力。近年来,随着该群体的返乡,也为苏北乡村的手工艺振兴带来契机。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员组成数量、就业及分工结构等的分析发现,返乡工匠是苏北乡村振兴可依赖的主要力量。针对苏北乡村手工艺发展面临的人口空心化、环境生态破坏、产业和品牌缺乏等困境,应寻求在现有人力、产业、技术、环境等资源的基础上,引入高校设计志愿者团队,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办法和可以付诸实施的策略...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并非简单的城市化,而是应该结合新时代乡村特性构建现代乡村文化。在当今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背景下,手工艺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能够在乡村文化空间的重构中产生积极的作用。由手工艺与乡村文化空间的关系以及身体、技艺、体验3个维度的内涵,可见乡村文化空间不是简单的再造,而是需要通过与文化及其生成方式的联结互动进行重构。而乡村文化空间重构,首先要在空间中汇聚从事手工劳动和消费的“身体”。“技艺”是吸引人们...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珠算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珠心算是源于珠算但异于其他任何计算的创新方式与形态,是传承发展珠算的重要载体。中国珠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兴盛于明代,汉代已经出现了算盘雏形,现代形制的算盘最迟发明于宋代。珠心算以珠算为基础,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中脱颖而出,现已成功列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立足新的发展阶段,现有理论和实践研究揭示了珠算珠心算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理论体系以及教育启智功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