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华美霞:杖头惊世界 千年舞袖长
2016.02.29
人物
人物名片 华美霞,1947年出生,1962年学艺,一级演员,扬州杖头木偶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曾成功地塑造了“嫦娥”“白骨精”“铁扇公主”“小青”“阿庆嫂”“常宝”等众多的木偶艺术形象,创造出“兰花指”“反掌”“揉手绢”以及20余种“水袖”动作,丰富和发展了扬州木偶的表演技巧,是扬州杖头木偶艺术的代表。 “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是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
查看更多
杨枝光:侗族芦笙守望者
2016.02.29
人物
杨枝光在制作芦笙 杨枝光,1954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坪寨村,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家乡,制作侗族芦笙,因手艺出众,在湘黔桂三省的侗族村寨颇有名气。如今,杨枝光不仅在湘黔桂侗族地区比赛中屡屡获奖,而且每年要为广西、贵州及怀化市邻近的侗族群众制作芦笙200多个。2008年6月,侗族芦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枝光荣幸地成为侗族芦笙制作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
传承
人。 杨枝光小时就对芦笙非常感兴趣,7岁就会吹奏芦笙了...
查看更多
文化部非遗司负责人就非遗
传承
人群研培计划答记者问
2016.02.26
相关资讯
编者按: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1月13日,文化部、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此事受到广泛关注,赞成者、担忧者均有。为此,光明日报特请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负责人就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员在一针一线创作绣品 浙江瓷器班学员拉坯练习 原福州脱胎漆器厂技师为 学员相互切磋 ...
查看更多
文化部:非遗研培计划不是对非遗项目的大规模改造
2016.02.23
相关资讯
“中国非遗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不是对非遗项目的大规模改造。”文化部非遗司巡视员马盛德19日表示,这项工作是在“谨慎论证、充分准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工作原则指导下,遵循“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本要求,逐步开展的。 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非遗的自发性
传承
面临困难增多,
传承
断层现象愈发严重,单纯口传心授的师徒
传承
或家族
传承
已经不能适应现有年轻群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马盛德说,为提高
传承
能力,增强
传承
后劲,迫切需要采取新的措...
查看更多
花箱就是八斗丘 鼓儿就是耕田牛——记湖北鄂州雕花剪纸
传承
人胡小平
2016.02.17
人物
胡小平在做花样 红彤彤的剪纸,红火火的年。身为湖北省鄂州雕花剪纸的省级代表性
传承
人,胡小平早在除夕前几天就开始设计图案、剪纸雕花,用金猴蟠桃、迎新春、招财进宝等主题的剪纸图案为亲朋好友添上一份喜气、送上一份祝福。 都是一身历史的沧桑 与胡小平相见,是2015年秋在湖北省仙桃市举行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展示活动上。在来自全国27个剪纸之乡的代表中,胡小平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因为他带了两样宝贝——花样“栊子”(背箱)和花样儿鼓。这两...
查看更多
让更多人了解京剧爱京剧——访京剧表演艺术家袁慧琴
2016.01.18
人物
袁慧琴剧照 前不久,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袁慧琴,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组织的“文化中国”艺术团赴美慰侨演出。说起此事,她感慨万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巡演,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京剧会勾起异乡人的乡愁” 袁慧琴在国内是著名的“千面老旦”,是京剧界的“角儿”。尽管曾多次出国演出,但京剧在海外是否会受欢迎,尤其是美国当地对京剧的接受程度如何,一开始她心里也没底。没想到,每到一个城市演出,当地观众热情洋溢的脸庞、手舞...
查看更多
文化部、教育部共同部署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2016.01.14
相关资讯
1月13日,文化部在苏州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总结会。 图为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马思伟 摄 图为会议间隙,项兆伦副部长参观苏州工艺美院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与保护成果汇报展。 黄新宇 摄 1月13日,文化部在苏州召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总结会。 图为总结会现场...
查看更多
贾小琼:
传承
不只关乎技艺
2015.12.21
人物
贾小琼设计制作的刺绣围巾 对贾小琼的采访被她安排在等候女儿上兴趣班的空当,她说,白天会全身心地做和刺绣有关的事,晚上的时间全部给了女儿。自从有了孩子,她预料到自己的生活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改行做刺绣却始料未及。 贾小琼是北京服装学院2006届毕业生,毕业后她遇到了现在的先生。几年前,先生的工作从北京调到杭州,她也因此跳槽到阿里巴巴旗下的传媒公司从事新媒体推广、活动策划等工作。和许多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年轻人一样,贾小琼每天要像齿轮一样高速运转...
查看更多
李力:要留存也要流行
2015.12.21
人物
李力在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展示他开发的年画衍生品 自从参加了两个月前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的非遗研修班,李力就多了一个外号“老班长”。算下来,李力回到河南开封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在微信群里同学们仍愿意这样称呼他。他也挺喜欢这个称呼:“
传承
非遗的路不好走,原来我们都觉得自己很孤独,但在清华我们相识并且成为一个集体,未来还要一起同行。” 李力今年35岁,是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
传承
人任鹤林的二儿子,随了母姓姓李。在开封木版年画界,任鹤林是个特别有个性...
查看更多
班杰军:希望更多人了解白马文化
2015.12.21
人物
村民在跳池歌昼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和5个小时的汽车,12月6日,班杰军从北京回到了老家甘肃文县铁楼乡麦贡山村。旅途的周折并没有影响班杰军饶有兴致地讲述他在中央美院时的所见所闻,他和家人商量,明年3月要一起去北京参加结业展示。 班杰军,35岁,白马藏族,是文县池哥昼面具雕刻制作技艺的省级代表性
传承
人。白马藏族,也称白马人,在全国有1.8万人口,主要居住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在进行民族识别时,由于他们穿藏袍...
查看更多
1
28
29
30
31
32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