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3 星期二 农历四月十六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沈铁梅: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专访川剧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
人沈铁梅
2016.10.17
人物
沈铁梅: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
传承
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沈铁梅是川剧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戏曲表演研究生学位的艺术家。 对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之心...
查看更多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研培计划”成果展亮相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
2016.10.01
成果展示
9月21日,由文化部和山东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在内的全国57所院校集体亮相,参与国家包括*、新加坡、泰国、尼泊尔等,博览会上全面展示了14000件非遗作品,涉及非遗项目近千项。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也应邀参展,展出非遗成果。此次中国非遗博览会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旨在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设计,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查看更多
浙派古琴
传承
人徐君跃:音乐无国界(图)
2016.09.20
人物
徐君跃在弹琴(摄影:赵晔娇) 走进浙派古琴
传承
人徐君跃的琴行,便能看到墙上、桌上都摆满了他收藏的各种古琴,木质的传统桌椅上是一套精致的茶具,萦绕着茶叶散发的清香,无一不透露着传统的古朴与魅力。 徐君跃出生于古琴世家,祖父、祖母和父亲都是浙派古琴的继承人,一家三代人都致力于古琴的演奏与推广,以及传统文化的弘扬。 徐君跃的古琴演奏承其祖风,音乐醇美、细腻苍劲,风格舒展流畅,声音细腻,抬手拨弄间,古琴醇厚的声音便倾泄而出。 浙派古琴起源于南宋,其发展历经...
查看更多
张锠:浪漫有趣是“泥人张”的不变追求
2016.09.05
人物
张锠工作照 丝绸之路(高35cm) 张锠 张锠的作品取材已不再是单纯的四大名著、肖像、人物或者民俗生活,正在发生的社会变迁更多地进入了他的艺术视野,反映新人、新事、新风貌已经是他创作中的自觉追求。说到中国的彩塑艺术,“泥人张”无疑是最为闪亮的金字招牌之一。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自鼻祖张明山开始,“泥人张”历经六代的
传承
与发展,以其造型生动传神、用色简雅明快、原料讲究、所塑人物栩栩如生,在我国的文化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
查看更多
姚惠芬:做绣娘是一辈子的事
2016.08.29
人物
葡萄少女肖像(刺绣) 姚惠芬 苏州新梦——园林组画之虎丘(刺绣) 姚惠芬 苏绣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发展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它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是江南的一个象征,亦是苏州的缩影。明代的苏州,城内城外,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可谓当时最寻常的景象。正德年间的文渊大学士王鏊在《姑苏志》中讲述:“精细、雅洁称苏州绣。”至清代,苏州绣庄林立...
查看更多
新疆哈密“国宝绣娘”阿加汗:绣针下的创新与
传承
2016.08.24
人物
拿起绣针,阿加汗比任何时候都快乐。 钟欣 摄 唧唧复唧唧,“绣娘”当户织。8月中旬,在哈密皇室第七代刺绣
传承
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传承
人阿加汗·赛买提家的工厂里,绣花机上几十个绣花针一起上下跳动,一连串的声音整齐又规律。随着有节奏的声音,几十幅刺绣花样渐渐成型,丰富、饱满起来。而这些机器所绣的图样,正是64岁的阿加汗所设计的。 度过十余年“空白期”的
传承
人 阿加汗生在“刺绣世家”,天生就和刺...
查看更多
金漆镶嵌技艺
传承
人柏德元:
传承
技艺至美
2016.08.05
人物
柏德元正在展示金漆镶嵌工艺中彩绘的描金技艺 15岁入行漆艺的柏德元,与“漆活”打了一辈子交道。 他是清宫造办处第四代传人王珍大师的关门弟子。在师父的指导下,他不仅恢复了始于宋代后失传多年的金漆镶嵌“四大断”技艺,还研发出雕填类断纹产品,填补了国内漆器工艺的技术空白。 在北京工艺美术行业中,大家都评价他是“行业里的虫”——从学徒工做起,干过工会组长、生产班长、调度员、副厂长、厂长,直到今天成为北京金漆镶嵌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干遍...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指南》撰稿座谈会召开
2016.07.08
交流培训活动
7月4日,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苏州工艺美院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指南》撰稿座谈会”如期在苏州召开。 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处长郝永安、管理处干部岳青、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陈劲松、中央美术学院教学资源管理中心主任刘巍、北京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史学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金江波、江南大学张毅教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周星、贵州省非遗处...
查看更多
织绣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班
2016.06.28
相关资讯
6月21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织绣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开幕。此次研修班旨在促进非遗
传承
发展与技艺创新水平。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主任汪大伟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岭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织绣工作室王秦教授、PACC执行主任金江波副教授、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副教授以及20位织绣
传承
人出席了开...
查看更多
探访“非遗”油纸伞传人毕六福
2016.06.27
人物
油纸伞传人毕六福正在为油纸伞上色。 邹立杨摄影 油纸伞 邹立杨摄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17日,记者来到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近距离感受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
传承
人毕六福的风采。 “我们家祖辈都在做油纸伞,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代了。”毕六福坐在小板凳上,一边制作油纸伞一边对记者说,他的父母那时都是分水油纸伞厂的...
查看更多
1
26
27
28
29
30
45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