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2   星期一   农历四月十五   立夏 立夏
搜索
人物
  导读:      堆绣唐卡,也叫剪贴布扎花唐卡,与酥油花、壁画并称为藏传佛教艺术“三绝”,是藏民族特有的民间手工和绘画技法相结合的造型艺术,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堆绣唐卡的制作方法,在西藏唐卡制作中独树一帜,讲究拼、缎、刺、绣、缝等,其画面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目前,拉萨堆绣唐卡已经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拉萨堆绣唐卡的传承人,罗布在将近30年的学习创作中,制作完成了17幅200平方米左右的巨幅堆绣唐卡作品,以及80...
查看更多
人物
  “侗锦图案的民族风格鲜明,色彩亮丽和谐,品质高雅凝重,编织工艺非常独特。”在湖南通道县雄关侗锦坊内,头裹灰色锦帕、年过5旬的侗族妇女粟田梅,向游客介绍“国宝”侗锦。   侗锦古称“纶织”,系侗族女性世代相传的纯手工织物,至今有逾2000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织锦之一。侗锦图案大多取材动植物、器皿等造型,反映侗族的审美情趣及追求天地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   位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及周边地区,是侗锦织造技艺主要分布区。2008年...
查看更多
人物
    “梦想是奢侈的,梦想又是最能安慰人心的东西,梦想不会因为地方和人有不同,只要它是你真正想要的。”当33岁的嘎藏加措说出这番话时,人们也许想不到,他是一个藏族僧人、一个土生土长在青藏高原的唐卡画师。“我从小就羡慕爷爷和父亲,如果给我一支五彩的笔头,我也要描绘出心里满满的色彩。” 当32岁的藏族小伙桑杰顿珠回想起小时候的唐卡艺术梦,清澈的双眸仍流淌着一抹恬静的幸福。   桑杰顿珠,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昌都县约巴乡的偏远藏寨,家里并不殷实,却是名副其实的...
查看更多
人物
    今年4月,朱文立的公司被文化部宣布为汝瓷方面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的核心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朱文立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唯一”,离不开他本人在历史发现上、烧制技艺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寻找汝瓷的历史真相   1987年,汝瓷界发生了两件轰动全国的大事:一是由朱文立领头,断代800多年的汝瓷天青釉复烧成功;二是省文物考古所在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官窑遗址,该遗址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唯一的汝官窑...
查看更多
人物
    朱炳仁,1944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铜雕泰斗,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唯一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顾问,西泠印社社员,“运河三老”之一,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熔铜艺术创始人,庚彩工艺发明者,被誉为“中国铜雕王”“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也是国际铜业协会委任的终身顾问中唯一的中国人。     他是中国当代...
查看更多
人物
    回到家中王增世开始整理采来的草药。他家门口挂着“雷山县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苗医药传习所”匾牌。 这是他的家,也是他治病救人的地方。 父亲去世后,20多岁的王增世开始为乡亲们治病,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他采摘的这个药物叫“豆佳”(苗语),可以用来治疗肺结核。 中午时分,空气不再那么潮湿,王增世赶紧晾晒草药。 他十八岁的儿子在凯里市一所学校读书。王增世希望儿子把自己的苗医药知识传承下去, 但儿子想学西医,希望能将父亲的苗医药知识结合起...
查看更多
人物
今年83岁的蒙古族老人淖尔吉玛,作为目前阿右旗唯一的国家级“非遗”蒙古族长调代表性传承人,一直致力于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保护与传承,使这一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瑰宝得以发扬光大。 1931年,淖尔吉玛出生在阿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是喀尔喀蒙古族,从小因为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她从没有放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热爱。淖尔吉玛从小跟着家人、亲戚、朋友和周边的邻居学习,并通过婚丧嫁娶等宴请场合学会了不少长调歌曲,这些蒙古族长调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
查看更多
人物
      “小小铜锣圆悠悠,学套把戏江湖走。南京收了南京去,北京收了北京游。南北二京都不收,条河两岸度春秋……”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里,变着“戏法”的王宝和哼着这首歌,与观众互动。       王宝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出生在河北省吴桥县聂庄村一个杂技世家,他的拿手绝活是“三仙归洞”和“缩骨软功”。他说,他哼唱的是吴桥著名的“锣歌”,其中“条河”就是民间对运河的叫法。       “吴桥是杂技之乡,当年名震京城的‘天桥八大怪’之一的杂...
查看更多
人物
           傣锦是西双版纳最著名的民间手工艺之一,极富民族特色,图案以大象、孔雀、热带植物和宗教花纹最有代表性,标志性的颜色是红、白、黑三色,制作精美,但工艺相当复杂。      在西双版纳寻最好的傣锦,所有人一致回答,去找玉儿甩吧。玉儿甩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据说她的作品一眼就能和别人的区分开来。她今年57岁,住在嘎洒镇的曼娈典村,她家院墙上灰底白字横排挂着“西双版纳傣族织锦传习所”的字样,看起来好像一座掩映在碧水山林间的艺...
查看更多
人物
     次仁群宗娓娓道来萨玛酒歌的故事 次仁群宗用口哨“呼叫”丈夫       勒布沟位于中国西南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错那县,崇山峻岭间,一条巨大的峡谷蜿蜒向南延伸,雪山、森林、草地、河流、田园牧场是那里最经典的风景,门巴族人和藏族人在那里和睦相处。这组系列报道,我们将带您走近勒布沟的麻玛乡,一起去感受那里的生活场景和风土人情。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带您走近门巴族萨玛酒歌歌手――次仁群宗。   遇到次仁群宗的那天,我们正在勒布沟麻玛乡大片的...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