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人物
     强巴遵珠(右)在向顾客介绍藏纸产品 强巴遵珠(右四)在和徒弟探讨藏纸制作技艺      导读:  藏纸是藏民族特有的文化产品。历史上,每个时代均不乏藏纸造纸大师涌现。强巴遵珠,就是当代著名的藏纸造纸大师。都说:三十不学艺。但年过三十的他,游历整个藏区,遍访各地藏纸造纸艺人,拜师学艺。期间有过失败,但他从不气馁,每一次经历都当成是成功的铺垫,最终他成功了,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造纸技艺传承人。不仅如此,强巴遵珠还热心公益,他创办的西...
查看更多
人物
高培芬,诸城派古琴第五代传承人,40年漫漫“琴路”传承千年遗产。 高培芬和张富森琴箫和鸣演奏了经典曲目《捣衣》。      法国巴黎艺术中心《高培芬古琴音乐会》,安静的气氛稍显压抑。此时高培芬正在演绎中国传统乐器:古琴,一个她练了40年的乐器。两国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让她心存忧虑。一曲《长门怨》过后,她开始沉浸在抑扬顿挫的古乐旋律中,彷佛忘记了自我,古朴渊远的古琴精神内核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奏结束后,面对久久不能停歇的掌声,高培芬只能一再翻台,又加...
查看更多
人物
尼木县经幡制作技艺传承人格桑纯手工制作的经幡   导读:   在藏区,人们逢年过节都要插挂经幡,象征着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经幡,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经幡,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经幡,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
查看更多
人物
   解码正字戏   正字戏,也叫正音戏,因唱“官腔”(正音)而区别于用闽南语系方言(白字)演唱的地方戏。兼具高腔、昆腔、乱弹、皮黄、小调等声腔,有文物戏剧目2600多个,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剧种,被称为“南戏活化石”。   正字戏在明代流入闽南、粤东,后扎根海陆丰,并在港澳、台湾、东南亚等地传播、演出,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传人名片   彭美英,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
查看更多
人物
  古老的长鼓打击出明快的节奏,长长的彩绸随人头的晃动欢快地摇摆,男女老少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热烈的场面、欢乐的气氛,让你忍不住沉醉其中,这就是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的朝鲜族乞粒舞。     所谓“乞粒”即庆祝丰收之意,世代居住在五女山脚下的朝鲜族先民在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为了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祈求风调雨顺,跳起了这欢快的民族舞蹈。在桓仁及周边历代贵族官宦的墓葬中,一些绘于公元5世纪前后的壁画便描绘着当地先民翩翩起舞的景象,这便是乞粒舞的雏形。2...
查看更多
人物
   见过姚惠芬的人,都说她很美,不是惊艳而是一种古典的温柔。在绣庄第一次见到姚惠芬,亲切感便扑面而来,她是笔者心中传统绣娘的样子,恬静、典雅。       在妈妈的绣花绷前长大       姚惠芬1961年出生在江苏苏州吴县一个叫东竹的小村子,当地是刺绣之乡。姚惠芬的家庭是典型的刺绣之家,她的奶奶和妈妈做刺绣,爷爷和爸爸都是从事刺绣稿件设计工作的。她从小在妈妈的绣花绷前长大,也亲眼目睹爷爷、爸爸帮周围的绣娘把绣坏或者弄脏的绣品上画一个小蝴蝶或小花瓣,让原...
查看更多
人物
西藏非遗传承人顿珠:挤制袅袅青烟中的藏文化 非遗传承人顿珠正在细心捆绑藏香。高加库 摄已经制作完工、捆绑整齐的藏香。高加库 摄  导读:  进入西藏的第一感受,除了高原反应,绚烂的颜色,就是无论是庙宇佛堂,还是百姓人家,都会若有若无地闻到一种特别的味道:似药非药,似香非香,没错,这就是藏香。在传统手工制作藏香历史中,尼木县吞巴村、堆龙德庆县、山南敏竹林寺被称为三大传统藏香生产地,而尼木县吞巴村生产藏香的历史最为悠久,也是最大的藏香原料生产基地。2008年6...
查看更多
人物
“授艺不藏私”——专访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传承人张俊显     彩色面团被不断地翻转揉捏,张俊显的双手忙而不乱,只用了5分钟的时间,一匹生动的面塑生肖马已经出现在记者的面前。  一揉一捏之间,面团被张俊显赋予了生命。  张俊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的代表性传承人, 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称“面人张”。  面人,也称面塑,北京人喜欢叫“棒棒人”。在早年间,孩子没有多少玩具可以选择,到街上找捏面人的师...
查看更多
人物
赵红育:精纹细绣显神奇 赵红育(右二)向年轻人展示无锡精微绣技艺     阳春三月,苏绣(无锡精微绣)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赵红育陪笔者在江苏无锡惠山古街一处僻静的小院,看了看无锡泥人、精微绣和留青竹刻大师们的工作室,又去中国泥人博物馆匆匆参观了一番。随后在古街临水的古香樟树下小坐、喝茶,聊精微绣以及与精微绣相关的人和事,初春的暖阳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赵红育告诉笔者,离这儿不远处,就是她工作了几十年的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在地。现在研究所解散了,门额上...
查看更多
人物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淑英:蔚县剪纸是“一块宝”李 想     马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河北民间剪纸艺人周淑英喜上眉梢,她特意为马年春节创作的两样剪纸作品销售形势大好。新作是“团花”形式,一样以梅花、福字与马为元素,一样则以牡丹与马为元素。    周淑英出生于河北蔚县剪纸世家,师从其父周永明,是目前蔚县剪纸仅有的两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为传承剪纸技艺,周淑英45岁时才结婚,遵从了父亲临终前对她的嘱托——“晚些再结婚”。    剪纸艺术源起窗花,“过春节,贴...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