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其他新闻
  日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天津工业大学举行。来自河北、贵州及本市和平区、南开区的非遗传承人、从业者等50名学员将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培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文化部、教育部共同实施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得到活态的传承与保护。   培训着眼于“强基础、增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康·美萨画派作品 嘎玛德勒,嘎玛嘎赤画派传承人   地处三江流域、号称“康巴腹心”的昌都,是一处被世人逐渐熟知的热土。在其集康巴文化、卡若文化、茶马古道文化、藏东红色文化、东女国文化、三江流域文化为一体的地域文化中,唐卡艺术可谓一枝奇葩。   唐卡,被人形象地称为“可以流动的壁画”,是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作为从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绘画艺术,唐卡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昌都的唐卡艺术在与不同地域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的...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程淑美复制的明万历金丝翼善冠。这件文物出土于上世纪50年代,是金丝镶嵌技艺的巅峰之作。程淑美的技艺比古时更精进。右图为其设计制作的普渡观音。   阳光洒进朝阳区金盏乡一栋安静的办公楼中,程淑美正在精心制作着一件花丝艺术品。戴着花镜的她已经年逾古稀,苦练技艺五十载,年少就与金丝镶嵌结缘。当大多数人都感慨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师渐少的年代,程淑美认为,其实做什么事都需要沉下心、肯吃苦,方能得真传。   苦练绝活终成大师   程淑美生在北京城,长在皇...
查看更多
资讯
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匠自在”乳液瓶。 传承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苏梨”现代新中式家具 “谭木匠”婚庆主题对梳,以原创设计挖掘情感内涵,传承木梳传统制作技艺 “谢馥春”鸭蛋粉联姻扬州漆器,中国化妆品“老字号”重返“少女时代” 结合中国元素和西方裁剪的“香云莎”服饰...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匠自在”乳液瓶。 传承明式家具制作技艺的“苏梨”现代新中式家具 “谭木匠”婚庆主题对梳,以原创设计挖掘情感内涵,传承木梳传统制作技艺 “谢馥春”鸭蛋粉联姻扬州漆器,中国化妆品“老字号”重返“少女时代” 结合中国元素和西方裁剪的“香云莎”服饰,让传统香云纱染整技艺与时尚潮流竞相碰撞      传统苏州宋锦织就摩登箱包,成为了“国礼”;有着180余年历史的扬州香粉品牌联姻古老的扬州 漆器,以 时尚“妆容”重...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清明是古老的民族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中,清明因其强烈的自然人文合一的色彩而地位非凡。又到一年清明时,让我们感知自然、感念祖先、感恩生命——   清明是传承民族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是人们亲近自然、珍重生命的重要时间。清明关系到民族的文化生命,是我们今天需要特别重视的节日。我们需要传承清明所蕴蓄的伦理观念与自然意识,同时也要看到当今时代变化的环境,对清明节俗作适应性的调整与更新。   感念先人   在人心躁动的现代社会,清明节能够给人一个理性...
查看更多
孝在清明
2016.04.08
专题报道
  “三月清明雨纷纷,家家户户上祖坟。 ”在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是中国人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节日,也是深刻体现孝道的节日。   在流传至今的八大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二月二、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只有清明节兼具节日与节气的双重身份。从节日起源上看, “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周代就已出现, 《逸周书》载:“清明之日,桐始华。 ”就是说,到了清明,桐树就开花了。为什么叫“清明”呢? 《岁时百问》认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计划’试点成果汇报展”上,精湛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给人们带来许多惊喜。不少观众表示,如果这些作品出现在市场上,他们会马上买回家。   本次展览展示了两期非遗研修班学员作品、结业创作指导教师作品以及非遗研习项目部分中期成果,共140套、300余件作品,反映了来自全国各地38名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研修学习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潜质。   专家评价,这些创新作品是传承人经过清华研修后的尝试,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霸王别姬》李胜素(左)饰虞姬、杨赤(右)饰项羽 袁世海在北京人民剧场演的最后一场戏《牛皋招亲》。袁世海饰演牛皋。京华时报资料图片 袁世海(左)给徒弟杨赤说戏。 1999年排《野猪林》时,袁世海给于魁智说戏。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国家京剧院供图   今年是京剧大师、国家京剧院建院元勋和艺术风格奠基人之一——袁世海先生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袁先生对京剧艺术的卓越贡献,弘扬传承京剧艺术,3月31日至4月3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用钳子从火炉中夹出烧得通红的钢块,山田佳孝娴熟地抡起铁锤锻打起来,火花四溅,但山田身上却未穿戴任何护具。“打刀20多年,我知道火花怎么飞溅,一点也不怕,”看着退后躲避的记者,山田笑着说。   山田佳孝今年44岁,是日本京都百年老店“金高刀具店”的打刀匠。“金高刀具店”藏身于京都闹市区,外观不起眼,却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如今,山田佳孝和长兄山田和宏一起续写着家族传奇。   在日本,打刀匠作为一种职业起源于公元12世纪前后。千百年来,一代代打刀匠探索钻...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