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其他新闻
李世济   著名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义女李世济于2016年5月8日晚因病在京去世,享年83岁。记者今天在李世济家中看到,李世济家中设小型追思灵堂,供亲友故旧及弟子吊唁,李世济的家人和亲戚,以及国家京剧院等单位已送来花圈。包括李老师唯一男弟子杨磊在内的李老师的弟子们前来吊唁。   据悉,李世济生于1933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培养了李海燕、李佩泓、刘桂娟、吕洋等程派传人。她青年时代曾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等京剧大师同台演出,常演...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梅葆玖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幼子梅葆玖今天上午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2岁。梅葆玖1934年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也是梅派传人。     北京京剧院12时许于官方微信号正式发布讣告: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子,京剧梅派艺术掌门人,全国政协委员,梅兰芳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梅兰芳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梅葆玖先生,因支气管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4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在北京皮影博物馆举行成立仪式。皮影博物馆位于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东侧,也是北京“龙在天”袖珍人皮影艺术团所在地。记者也借此走近了一群特殊的非遗传承者,了解他们对“特殊人群+非遗传承”之路的探索。   走出一条小路   提供一种思路   2006年,酷爱皮影戏的林中华辞职,创建了皮影艺术团。起初招收的是健全人,然而演员流失速度非常快,根本无法起到传承发扬的作用。正在无奈之时,他获悉袖珍人就业十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昂沁组合在呼麦大赛上表演。 女子呼麦成为舞台上一道亮丽风景。   哨音高亢,低音雄浑,时而夹杂的金属声质地感鲜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剧场内,呼麦培训汇报演出正在进行,展示的十多首曲目,大部分是首次在内蒙古演唱。   自2009年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内蒙古几乎每年都要举办一两次这样规模的呼麦培训班,有力地推动着内蒙古呼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或“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既可一人演...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这块热土上,男人的世界是一把头,女人的世界是一把剪子。”这句话,恰当地描述了我母亲高凤莲的人生。   山里的女人,肩头扛着一座山。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母亲都能挺过来。她一辈子立足于黄土高原,有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心里有再多伤痛,也只是在没人的时候拿出来晾一晾又放回去。而那些无眠之夜,陪伴母亲的就是一把剪子。母亲不识字,铰花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全都倾吐在那红纸中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剪纸从她的炕头走进世人的目光...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本网讯 2016年4月22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手工艺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与批评学术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连辑,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著名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人。   论坛围绕“工艺美术如何传承工匠精神”这个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工匠精神的本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哈密市西山乡塔拉提村的绣娘们正忙着刺绣    薛帅 摄影 密扇团队设计师韩雯在与哈密绣娘交流产品设计与制作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中境遇微妙。我们究竟是看着它与大众生活渐行渐远,直至枯萎,还是帮助它与生活重新融合,焕发新的活力?这是历史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振兴传统工艺”,是本着对历史、民族负责的态度向全社会提出的期望,同时更是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当下文化部正着力发挥多方面的作...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支持企业和地方开展合作,在实践中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日前,文化部分别在新疆哈密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支持两地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了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的目标和原则。   传统工艺工作站设立的具体目标是:以当地相关项目为重点,提高传统工艺发展水平,改善材料、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拓展市场、扩大就业;帮助当地培育品牌,通过培育品牌,引入质量控制标准,促进...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刺绣 颈饰 传统建筑 蜡染     在贵州传统村落调查时,有一位朋友面对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凋零的境况感慨万千,每每遇到小孩子,她都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说:你们看,那些花纹多美啊,你们将来一定要好好向奶奶学习,不要把这么好的传统丢掉啊!   孩子们懵懵懂懂地听着,点点头。我很悲观地想,过不了多少年,他们便会追随哥哥姐姐的步伐,加入进城务工的人群。这些美丽的花纹,恐怕要永远停留在记忆之中了。甚至从这位朋友的劝说用词,我也能听出她的无奈:要向奶奶学习,而...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空心、文化断代等各类问题凸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发性传承趋向弱化。如何让非遗传统可持续发展,做好非遗“技艺”、文化“记忆”与现代生活的交接,是当代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群不可回避的挑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新举措,它于今年1月由文化部、教育部正式启动,在2015年试点的基础上,年内将在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上海大学等57所高校开设非遗研培班,可惠及2万人次非遗传承人群。非遗...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