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专题报道
一位85岁民间木版年画传承人的“下一个5年规划”  2011年10月14日晚间,85岁高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老人向记者描述着他的下一个5年规划:专心做以《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作品为题材的木板年画。让更多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并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的年画作品。  14日,“金秋齐鲁文化行”记者走进“中国年画之乡”山东潍坊寒亭,专程到此间寻访这位杨家埠年画的第19代传人。  从此间著名的大观园北门出来,往南...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朴散徐来 物雅于正王亚雄、徐徐、高振宇漆艺陶艺的探索与创新王亚雄徐徐高振宇茶桌(木、漆) 王亚雄茶桌(木、砖、漆) 王亚雄凳(木、陶、麻、漆) 王亚雄香盒一组(竹、木、灵芝、丝、金箔、漆) 王亚雄掇只壶(徐秀棠先生题刻,清水紫砂泥) 徐 徐西施壶(朱泥) 徐 徐葫芦对壶(徐秀棠先生题刻) 徐 徐如意三足壶(紫泥) 徐 徐三足玉泉(顾景舟题刻) 徐 徐白瓷绘青花杯组 高振宇莲瓣壶(清水泥) 高振宇玉匏提梁壶(紫泥) 高振宇天香阁提梁壶(清水泥) 高振宇方卓...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贵州侗族大歌将赴东京演出 展示侗族文化精华  应日本东京国学院邀请,贵州侗族大歌原生地黎平县岩洞村的9名侗家儿女于17日抵达北京,将出访日本,于2011年10月22日至23日在东京作两场专场演出,其旨在向日本展示侗族文化的精华。  此次赴日本演出除9名侗家儿女外,还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侗族文学会会长邓敏文领队。  26岁的吴金燕是首次出国,她说:“从黎平出发前我就激动着睡不着,好高兴可以将我们的歌唱给日本朋友听,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这...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贵州创新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  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贵州三都“水书”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水书”研究者成功制作完成的水族水语有声词典电子版近日正式问世,并免费供社会各界使用。  水族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文化。据考,甲骨文之前,水族古文字就已存在。用其书写的文字被称为“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至今,水语仍在水族地区广泛应用。有...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古法宣纸生产的喜与忧朱建胜(左)和掌帘师傅在捞纸  2011年10月2日,安徽省泾县。一场新雨后,小城被洗涤得异常干净。距县城20分钟车程,“中国宣纸文化园”里游人如织,体验着古法宣纸的制作与生产过程。  文化园位于榔桥镇乌溪村,集古法宣纸制作与展示于一体。这里群山环抱,从山上而来的溪流不疾不徐地流经园子旁,仿若“世外桃源”。  “一张宣纸要经过108道纯手工工序才能完成。”中国宣纸集团公司车间主任陈文全指着入园门前的两棵青檀树说,那是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之...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和盲艺人一起挽留绝唱贤孝艺人王月在公园为群众进行贤孝表演    在我国民歌集成中,贤孝是最富人情的民间音乐之一,作为盲人曾经的一种谋生手段,贤孝一面世便以深沉的悯人情怀受到人们推崇。贤孝是起源于甘肃临夏地区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因内容多为演唱劝人向善、孝顺老人父母和歌颂忠义贤德之士的故事,故而得名。    贤孝在甘肃、青海的许多地方广泛传唱,按地区分为凉州贤孝、河州贤孝、青海贤孝等,深受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族等民族群众的喜爱。贤孝的说唱者主要是盲艺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中国“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  我国从5年前引入“非遗”概念,短短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达近87万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约1400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级“非遗”的有35项,是拥有世界级“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与保护名录上“非遗”数量“大跃进式”的增长速度相对应的,是非遗申报过程中的很多大跃进现象:有些地方只看重入选名录的社会影响,保护措施不落实,甚至把入选名录当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为入选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倡议举办亚洲非遗保护论坛 提倡联合申报  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2011年10月8日在香港举办的“亚洲文化部长座谈会”上表示,对于两国或多国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方建议可建立联合申报工作委员会,联合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亚洲文化部长座谈会”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部长及高层官员出席,目的旨在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理念到实践”。  蔡武在致辞时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5年,国家明确了“保护为...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保安语逐渐流失 保安族文化传承发展难度大  在中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甘肃积石山县,如今的保安族年轻人中会说本族语言的越来越少,在平时的生活中更多地倾向于用汉语交流。  “保安族人数少,全部用保安话是不现实的。只有在节日等特定场合才会使用保安话,穿保安族服饰。”保安中学校长韩明虽然是保安族,但“只会一点保安话”。他说,因为交流的人少了,现在一般只有家里的老人会说,平时很多保安族人都说汉语。  “保安族文化网”的创办人马沛霆介绍说,保安语是保安族民众最重要的内...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港开幕     “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11年10月8日在港开幕。本次展演是为配合将于今天举行的“亚洲文化合作论坛2011”而举办的,而此次论坛的主题恰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演活动是国家文化部和香港民政事务局合作举办,旨在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展示内地和香港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成果。除展览之外,展演活动还包括下周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演出的民族歌舞、南音、粤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