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搜索
专题报道
昔日“地球墨” 今日周美洪                         ――徽墨与世博会百年后再续前缘    上海世博会上,将推出“安徽周”。届时,除了精心筹备的演出外,安徽还将根据文化资源分布情况,推出包括徽墨制作、歙砚制作、宣笔制作、徽州三雕、万安罗盘、撕纸艺术、望江挑花、洪滨丝画、民间剪纸、界首彩陶、宣纸技艺、芜湖铁画、合肥烙铁画、巢湖加工纸技艺、蚌埠微雕、茶艺表演等在内的十多项徽派“非遗”现场献艺,地域由南而北,体现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佛山木版年画的最后传人     在佛山旧城,穿过充斥着各种摊档的普君市场,在这喧闹的背后有一条老街蜿蜒幽深。但如今这里已经不能称之为“街”了,因为“街”的一边已经在旧城改造中变成了一片平地。如果不是刻意找寻,你很难发现这条叫做“普君南路”的老街边,一扇略显破败的门面上那块掉了色的“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木版年画作坊”牌匾。牌匾下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屋,就是唯一还在生产木版年画的冯氏作坊。而这条老街,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佛山年画一条街”。  传统手艺的孤寂...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玛纳斯》: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演唱《玛纳斯》的小“玛纳斯奇”     由国内30多位《玛纳斯》研究学者参加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玛纳斯》保护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日前在新疆师范大学举行。   2009年11月,新疆柯尔克孜族千百年来形成的英雄史诗《玛纳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世界各国研究《玛纳斯》的学者为之振奋。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表明,《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的综合性知识宝库,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年轻人无兴趣老艺人纷离世冀南皮影难觅传人     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冀南皮影”,近年来,表演越发稀少,皮影制作更是不为人所知,现如今,能动手制作皮影的人少之又少。在肥乡县天台山镇韩堡村,就有这么一位从事皮影制作的老艺人,他叫王瑞,今年81岁了。虽身怀绝技,但老艺人心里却装着担忧和无奈,“传人难觅”。  12岁开始学习皮影手艺  肥乡县是冀南皮影的发祥地,肥乡当地将皮影称为“牛皮影”、“皮子戏”、“戳皮戏”、“一只眼戏”。肥乡皮影造型以中国...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河南省政协委员呼吁:为民间艺术建座博物馆     “每过一秒钟,就有一种文化遗产消失。”作家冯骥才曾经如此感慨。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流失严重的双重困境。不少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对此忧心忡忡,他们说,必须加大力度去保护正在“遗失”的民间艺术。     现状民间艺术正在消亡     谈起河南的民间艺术,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邬恺夫一口气就能列出一串来,民间传说、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手工技艺等数不胜数,堪称“中国民间文学的缩影”。其中,不少已被...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传承人护宝 阿胶价值回归     从中国冬至阿胶节说起   每年冬至时节在阿胶发源地东阿县举办的中国冬至阿胶节,不但成为一场影响广泛的传统医药文化盛事,更成为东阿享誉全国的一张名片。在人们认识这张名片的同时,也紧紧记住了一个企业:东阿阿胶,更记住了这张名片的缔造者――“阿胶少帅”秦玉峰。透过这场中医药民俗文化节,人们知道了一位传承国药瑰宝的“护宝人”的传奇经历,也进一步揭开了“滋补上品”东阿阿胶的神秘面纱。   识宝:恢复阿胶“上品”地位   初识阿胶,秦...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世界最古老电影”中国皖南皮影戏有消亡危险     “趁着皮影戏还未向当代告别之际,您是否愿意看它最后一眼。”这是印在皖南皮影博物馆馆长何泽华名片上最醒目的一句话。  何泽华是皖南皮影戏第九代唯一传承人。用自己多年积蓄,他在新年刚刚建成了一家免费民间皮影博物馆。  然而记者刚到这个博物馆所在的宣城市水东小镇时,问及博物馆所在地,当地群众均摇头表示不知。他们对于过去常看的“老玩意儿”已经不感兴趣,甚至没有多少人知道,何泽华曾卖出1万多件皮影,用收入的70多万...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酒曲”后继无人兰州“划拳”能申遗吗?     “一个嘛就尕老汉哟哟,  七呀十七来嘛哟哟,  我们再加上个四岁者叶子儿青呀。  八呀十一来嘛哟哟。  八仙的个桌子上哟哟,  吃一杯子酒来嘛哟哟,  怎么样子吃者叶子儿青呀,  酒不醉来嘛哟哟。”  这是酒曲《尕老汉》中的经典唱段,倘若在酒桌上听到这样的歌声,想必喝酒之人又会多了一层享受……兰州是一座多民族交融居住的城市,有悠久的饮酒习惯和历史,兰州人爱喝酒、能喝酒,无论是婚丧嫁娶、乔迁升职等等,都喜欢喝上...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中国秦腔博物馆:再现秦腔往日辉煌    1月20日,中国秦腔博物馆在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中段经典风情区落成,展馆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内容最为纷呈的地方戏曲专业博物馆,这个投资达上千万元的中国秦腔博物馆将于1月26日隆重开馆。  展馆主要由序厅、演员篇、班社篇、音乐篇、剧目篇、舞美篇和观演篇七部分组成,大量的展品都是从民间征集的清代以来的秦腔曲谱、脸谱、剧本、服饰等实物资料,而且通过互动性触摸屏等,观众可以了解和欣赏任何一个秦腔名家和名段,并在复...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景德镇计划复烧历代瓷窑传承千年手工技艺 1月21日下午,景德镇召开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利用暨明代葫芦窑复烧新闻发布会(邓小勇/摄)     去年成功复烧清代镇窑之后,景德镇将在今年10月瓷博会期间复燃600年前的明代葫芦窑。1月21日下午,记者从景德镇传统瓷窑保护利用暨明代葫芦窑复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将逐步复烧景德镇历代的典型瓷窑,其中包括宋代的龙窑、元代的馒头窑和明代的葫芦窑等。  今年10月复烧明代葫芦窑  据景德镇市文化局负责人江华介绍,去年成功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