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迁徙的北川羌族
2008.07.11
专题报道
迁徙的北川羌族北川羌族灾后重建和迁徙已进入实质阶段北川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传承
羌族文化传统也是新县城重建考虑的重点。 北川迁址 北川的重建在地震不久后就开始了,5月19日,北川县灾后重建工作随着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体的绵阳抗震救灾规划专家组的到来进入实质阶段。 北川县原县委书记宋明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北川新址首先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地质构造必须是稳定的。第二是发展空间,安全和具有发展空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同时,宋明着重强调,北川...
查看更多
“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隆重召开
2008.07.10
其他新闻
“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隆重召开论坛开幕式(摄影:丁鼎) 2008年6月15日至17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海省文化厅承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曲青山,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昂毛,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吉狄马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王能宪,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青海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
查看更多
小小口弦的娓娓倾诉
2008.07.09
专题报道
小小口弦的娓娓倾诉 喜爱吹弹口弦的彝家妇女 口弦是彝族人民身体的一部分,是抒情的嘴,是想象的羽翼,我们不能失去口弦,它已被我们的先辈
传承
了数千年,我们没有任何一点点理由,眼睁睁地看着它断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 “我愿是一副小小的口弦,永远挂在你的胸襟上,紧紧贴着你的心房,滔滔把我的话儿诉说……”这是一首四川民间小歌,让人不能不留意到的是,歌词中那副口弦带来的惬意感觉―― 童年记忆:口弦叮咚诉衷肠 口弦是彝族人民在文化艺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簧...
查看更多
三羌文化
传承
人紧急申报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
2008.07.09
其他新闻
三羌文化
传承
人紧急申报国家级非遗
传承
人 资料图:2007年5月23日,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上,羌族小伙表演羊皮鼓舞。 (中新社发鲁彦摄) 记者从四川省绵阳市文化局获悉,按照文化部破格申报的要求,绵阳市紧急推荐10项文化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推荐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
传承
人。 据绵阳市文化局介绍,在这次的紧急申报中,因地震受损严重、处于濒危的北川羌年、江油青林口高抬戏2项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
2008.07.08
专题报道
羌族文化遗产保护断想 “羌”字是一个古老的文字,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说文?羊部》释“羌”字为“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可见羌族自上古以来就是一个以牧羊为业的西部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现状中,羌族的地位相当于动物界中的大熊猫,植物界中的银杏树,是一枚唯一遗存的古老民族的活化石,在文化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研究中颇受瞩目。 据相关资料记载,古羌人生活在中国的西北部(今甘肃、宁夏、青海和陕西一带),五六千年前部分西羌...
查看更多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
传承
者忧心
2008.07.08
专题报道
地震加剧羌族文化流失 历史
传承
者忧心 王治升敲羊皮鼓的时候,表情严肃 王治升珍藏的猴皮帽,是他的法器之一 王治升的释比之印,也是身份的象征 王治升 汶川羌锋寨人 75岁的王治升,是羌...
查看更多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震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2008.07.08
专题报道
大批实物和资料被埋 震区“非遗”保护任重道远 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甘肃、陕西等省文化系统遭受了重大损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受到重大破坏,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损毁。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卫战”已经展开。 抢救“非遗”实物和资料刻不容缓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侯斌是羌族人,他父母家在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的山间,唐家山堰塞湖形成后被淹没了。侯斌不仅失去了家,还面临失去“精神家园”的危险,因为据他...
查看更多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4000年禹羌文化出现
传承
危机
2008.07.08
专题报道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4000年禹羌文化出现
传承
危机 核心提示 汶川地震,重创羌族。 20多万人口的羌族,仅在北川就有约2万人遇难。同时碉楼、古墓葬群、土陶、瓷器等难以计数的羌族文化遗产遭到毁损。 更为严重的是,羌寨被埋,走出深山的羌人面临传统汉化问题;并且能口授羌文化的6位老释比遇难2人,使得依赖口口相传的羌文化出现
传承
危机。 目前,文化部成立工作组部署抢救工作。学者冯骥才也入川调查。保护羌文化的运动正渐次展开。 在羌族文化中,饥荒...
查看更多
浙江非遗亟待保护 2600余项濒危500余项消亡
2008.07.08
专题报道
浙江非遗亟待保护 2600余项濒危500余项消亡 “绝技不能成为‘绝唱""!”71岁的陈谊君是浙江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项目之一杭剧的代表性
传承
人,14岁开始学习杭剧,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眼下,他正在学习电脑打字,准备把关于杭剧的资料收集整理出来。作为杭州独有的地方戏,杭剧始于元明,至1968年,杭州杭剧团撤销,至今失传近40年。“希望杭剧能
传承
下去。”陈谊君老人说。 在不久前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
查看更多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2008.07.07
专题报道
羌族民居:标志性的建筑“化石” 从碉楼的空间形态与功能作用来看,有建于一寨或几寨的隘口险关咽喉之地的哨碉,有立于寨中或寨子四周的,有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的。茂县河心坝的碉楼,与民居建筑完全融合,形成碉楼民居,构成村寨防御作战中的最后一道屏障。 理县蒲溪羌寨的碉楼。其内部全为墙体承重木构分层空间,有锯齿状独木楼梯上下。 茂县黑虎鹰嘴河台群碉雄姿。位于杂谷脑河下游地区的碉楼大多以方形面呈整体方锥形的"乾陵子"造型。其每层设有斗形窗口,兼具防御投掷、射击和采...
查看更多
1
837
838
839
840
841
880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