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一   
搜索
专题报道
南京云锦申遗成功 要让普通百姓穿得起送得起 南京云锦2米多高的木织机 美丽的云锦 堪称南京云锦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红四合如意云纹地状花纱袍料     东方网10月6日消息:南京云锦走过了8年漫长申遗路,终于圆梦“世遗”!喜讯传来,“云锦国师”金文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他盼了太久。   “申遗成功如何传承?”金...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被误解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多穆壶,清乾隆,高5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景泰蓝象耳圆形香炉清代景泰蓝编织保暖壶明宣德景泰蓝龙纹大盖罐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反而对景泰蓝的认识偏低。虽然我们承认它的贵重,但不认为它在审美上有多高。这种认识源于文人,文人认为景泰蓝太花哨了,不含蓄,所以对其评价一直不高。曹昭就说它俗得要死,“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也”。由于过去文人的这个态度,我们一直对景泰蓝的认识不高,导致其大量流往欧洲。   解放后,对景泰蓝不加重视...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北京牙雕艺术期盼再度辉煌――访北京象牙雕刻厂董事长肖广义    图1:1956年1月15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了北京牙雕老艺人杨士惠。  图2:杨士惠牙雕作品:四季争艳  图3:杨士惠牙雕作品:夜游赤壁  图4:北京牙雕作品:飞夺泸定桥  图5:陈列于联合国的北京牙雕作品:成昆铁路  图6:肖广义先生近影  作为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产品,北京的象牙雕刻犹如一枝璀璨的奇葩,在长达数百年的岁月里,数度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中国人的骄傲。然而,由于诸...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智化寺京音乐,坚守传统五百六十年       揭开“智化寺京音乐”神秘的面纱    笙管悠扬、锣鼓清越……初为优雅的《清江引》、后为神圣的《三皈赞》,回荡在首都图书馆“乡土课堂”讲座现场,声声震动着听众的心扉。这是“智化寺京音乐”在申请国家级无形文化遗产成功后,首次揭开神秘高贵的面纱,走到京城普通百姓的身边。   一位年轻...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西藏藏剧团:农牧民群众是藏戏生命 是承继意义所在资料图片:8月1日,藏戏演员在清唱藏戏《朗萨雯波》选段。新华社记者 觉果 摄资料图片:这是2008年8月21日拍摄的京剧?藏戏《文成公主》剧照。新华社记者 张善臣摄    一阵钹鼓响过之后,堆龙德庆县乃琼镇村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觉果节藏戏表演,那是对辛勤劳作的慰劳,也是对丰收的企盼。     华彩的服饰、粗犷的动作、宏大的气势,还有演员那响遏行云的雄浑之音,把八大藏戏之一《朗萨》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次埋...
查看更多
论坛
藏戏与印度梵剧的比较研究刘志群    序 语    作为同属东方戏剧文化而二者又有许多联系和影响的藏戏与印度梵剧,根据笔者所能接触到的藏戏资料和极为有限的现已失传的古梵剧资料,尝试性地做一初步的比较研究,继而从二者之间有许多亲缘关系而相同或相似之处,也有因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而产生许多巨大区别或相异之处的比较中,进一步探讨藏戏艺术特点和优势的成因。    1.1-3 从历史发展渊源上比较    1.1梵剧的历史发展渊源和剧作家及剧目    梵剧的历史源头,最...
查看更多
人物
 磁州窑烧制技艺大师刘立忠 宋 磁州窑花卉瓜楞捧盒宋 磁州窑白釉碗宋 磁州窑系褐彩绘莲花童子纹盘金代 磁州窑梅瓶金 磁州窑黑釉执壶金-元 磁州窑孔雀兰开光虎纹梅瓶元 磁州窑虎纹鸡腿罐元末明初 磁州窑褐彩玉壶春瓶明 嘉靖 青花松竹梅花鸟纹罐明 五彩鱼藻纹罐清代 磁州窑白地褐点彩猫形枕清乾隆 墨地粉彩开光双耳尊       刘立忠:守望民间窑火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的确,磁州窑是粗瓷,不像白瓷那样细白,也不像青瓷那样...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衡水内画 壶小乾坤大衡水内画四季山水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在创作中  在衡水,有一个特殊名词――“画小瓶”,这是多年前当地人对内画鼻烟壶艺术的一个形象比喻。  内画为何物?“螺蛳壳里做道场,小瓶子里大文章。”冀派内画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习三如是说。  内画生于鼻烟壶  提起内画,不得不说鼻烟。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解说员徐霞介绍,鼻烟具有明目提神活血的作用。吸鼻烟的习惯最先起源于烟草发明者印第安人。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意大利人利玛...
查看更多
论坛
日本能剧传承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王林  秦子来    摘要:借鉴日本能剧的传承方式提出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途径:加大传统武术的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力度;加强传统武术的现代教育传承;营造氛围,加强传统武术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传承;建构适合传统武术的传承空间,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为全球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建立了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公约》和《保护...
查看更多
论坛
用现代意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志琴    一、人人都在享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精神遗产相对而言,一般来说,精神遗产大多是指文本资料,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不一样的是,不仅有文本,更重要的是涵括口传身授,一切非文本的传承形式,例如民谣、民谚、民歌,风俗习惯等等。这种文化遗产与生活在现代的我、你、他都息息相关。你可能没有读过《论语》,但不一定不知道“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俗话,此话即出自《论语》;可能不知道列子是何许人,但都知道“愚公移山”,这典故...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