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8-23   星期六   农历七月初一   
搜索
论坛
土家织锦的保护与开发杨   慧       一、土家织锦的现状      土家织锦在土家语里称为西兰卡普,汉语的意思是“打花铺盖”或者“土花铺盖”,是土家姑娘未嫁之前为自己织出的嫁妆。土家织锦以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图案及古老的文化内涵,成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土家织锦2006年已经被国家确立为首批非物质文化保护名目。它所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内涵、审美意义,它独特的工艺特点、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然而,土家织锦的发展现状却不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光华灼灼,美仑美奂――热贡唐卡解读    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建寺造像,宋代李远在《青唐录》一书中说起口角嘶口罗政权统治下的古青唐城的情形时说,“……建佛祠,广五六里,绕以周垣,屋至千余楹,为大像,以黄金涂其身。……城中之屋,佛舍居半……。”说明在口角嘶口罗政权时期,藏传佛教在青海大地上不但广为传播,而且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寺院的建造工艺与佛像的绘塑技艺随着宗教的传播得到了不断提高和空前交流。公元十三世纪中后期,热贡迎来了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人物...
查看更多
其他新闻
篆刻申遗成功   中国非物质遗产数量全球第一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作品――西泠印社中人第四任社长沙孟海作品――手抄八千卷楼    核心提示:9月30日,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已拥有26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都市快报10月9日报道 9月30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传来好消息,以西泠印社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篆刻”,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侗族琵琶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每个侗家寨几乎都有鼓楼,每逢节日和劳动之余,全寨的男女老少都会尽情欢乐,弹起琵琶,传歌、对歌。侗族歌手在演唱琵琶歌时,常常用琵琶伴奏,自弹自唱。    神话传说  说到侗族琵琶歌,侗家寨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美丽的传说呢。很久很久以前,侗族人民本没有侗歌,也没有侗族琵琶。一日,天上的七位仙女来到侗乡一条清澈的河中洗澡,她们看到侗族人个...
查看更多
论坛
当代人文环境下福建南音的主要传承模式及启示周 卉    内容摘要:南音现有乐社传承、中小学传承、大学传承等几种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间既相互影响又互动补充。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发扬现代音乐教育的专业特色,又要弘扬传统音乐的个性特点。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传承发展南音上的功能,培养南音名师,塑造文化氛围。   关键词:福建南音 人文环境 传承模式      南音,亦称南管,是西晋战乱以来随着中原居民南迁,在特定地理、人文环境中族群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的产物,是福建最具特...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千年传承西安鼓乐 堪称中国音乐的“活化石”鼓乐谱本坐乐  行乐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给陕西及周边的西北地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中间,西安鼓乐凭借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学而”讲坛上,该校艺术系马西平副教授介绍了这一古老的艺术种类。    昨日的“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一种吹管乐器与锣鼓乐器有机结合的民间音乐品种。马西平介绍说,以“乐社”为单位进行演练活...
查看更多
人物
李石根:“西安鼓乐”理论的奠基人            人物简介:李石根,民族音乐学家,中国音乐史学家,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研究员。原名李重印,自幼在古典文化及传统民间艺术的陶冶下成长,热爱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西安、晋南等地的剧团、歌咏戏剧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42年考入西北音乐院师从赵梅伯教授学习声乐。1945...
查看更多
论坛
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 方李莉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方,民族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产,正成为一种人文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中,传统文化开始重新被人们认识,传统的手工技艺以其独特的工艺价值成为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关注,这是一种文化的转型,是一种后工业文明的特征,也是本土性现代化的一种实践。     [关键词]手工技艺;资源...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景德镇:瓷韵千年流淌 技艺日益精湛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壶宋代景德镇窑温酒壶元代景德镇表白釉戏曲瓷枕元代景德镇窑 青花环耳瓶元代青花釉里红    公元1004年,宋真宗赐年号“景德”命名昌江边上的瓷器产地――――江西浮梁县昌南镇,景德镇的历史从此开创。  宋代,景德镇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烧制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地创烧出“光致茂美”的青白瓷,瓷业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并普遍采用拉坯、印坯、利坯、修足、蘸釉、荡釉等工艺,在装烧工艺上先后采用了匣钵仰烧、垫钵覆烧、支圈覆烧等技...
查看更多
专题报道
闪耀绚丽光彩的徽州三雕瓜瓞绵绵砖石雕 清 安徽省博物馆这是古民居门楼上的一块明代砖雕作品《吉祥如意图》。 徽派木雕《清明上河图》。   徽州三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3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统称,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的工艺雕刻。徽州三雕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犷,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到了清代,徽州雕刻更是日益细腻繁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