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20   星期二   农历四月廿三   谷雨 谷雨
搜索
王秀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3月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弦戏代表性传承人。1954年入大弦戏剧团坐科学艺,先后师从大弦戏名角郝福云、董宝进、吴庆月等,生、旦双修。学艺三天即登台演配角,次年便成为剧团头牌旦角,兼工小生。1972年调入山东省柳子剧团。1975年调入菏泽剧院,任副经理。在舞台上塑造了近百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代表作有《两架山》《火龙阵》《审诰命》《反五关》等传统剧目和《江姐》《红色娘子军》等现代戏,影响遍及山东、河北、河南等...
查看更多
蒋桂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8月生,浙江省诸暨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乱弹(诸暨西路乱弹)代表性传承人。13岁入诸暨西路乱弹艺术团,师从老艺人金红满,攻花旦。扮相俊秀,嗓音甜美,音域宽广,善于刻画人物,为诸暨西路乱弹的主要演员和代表性人物。代表作有《双阳公主追狄青》《三请樊梨花》《穆桂英挂帅》《双贵图》《九件衣》等。1969年剧团解散后分配到印刷厂工作,仍坚守西路乱弹事业。1994年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乱弹艺术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中,收集整理剧目、曲牌...
查看更多
耿书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7年9月生,河北省高邑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乱弹(南岩乱弹)代表性传承人。南岩乱弹第四代传人。13岁在家乡高邑县万城乡东南岩村的天兴奎乱弹班学艺,主攻武生。1954年拜河北乱弹有记载以来的第二代艺人吴发戌(号老震)的得意门生、巨鹿籍乱弹艺人史风云为师,后随师到藁城日新乱弹剧团搭班演戏。1956年回南岩村组建了群英乱弹剧团。唱法与众不同,创造了老生高音花脸唱法,拖腔常有下行的尾音。把乱弹艺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口传心授,为剧团...
查看更多
邓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5月生,江西省宜黄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宜黄戏代表性传承人。1957年成为宜黄戏剧团学员,1962年进入宜黄县剧团工作,主攻花脸、小丑、老生,嗓音粗犷洪亮,善于刻画角色的神态和性格。从1978年起担任宜黄戏导演及主要演员。1988年导演《紫钗记》中的《圆钗》一折,参加电视剧《汤显祖》的拍摄。2001年创新导演《孟姜女》中的《上路》一折,获抚州市优秀导演奖、演员一等奖。2009年导演《紫钗记》中的《灞桥折柳》一折,获抚州市表...
查看更多
张树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4年10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剧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进入广西艺术学校桂剧班学习,师从桂剧大师尹曦、秦彩霞,攻青衣、花旦。系统地掌握了青衣、花旦的表演技能,吸纳了各种表演经验。进入剧团后,把学到的技能与经验融入自己的舞台实践,塑造了纪山莲、骆妹、秦娘等艺术形象。曾获2002年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代表性剧目有《失子惊疯》《瑶妃传奇》《风采壮妹》《漓江燕》等。
查看更多
冯杏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壮族,1945年8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从小跟随父亲所在的戏班四处演出,小学时便组织儿童剧团进行表演,1959年成为南宁市邕剧团学员,学习粤剧及京剧表演的基本技巧。1962年拜著名邕粤剧两栖演员黄少金、李名扬为师。专攻小武行当,熟练掌握铲台、跳椅、手桥、把子功等南派粤剧表演技巧。先后导演过《月到中秋》《紫金锤》《龙象塔奇缘》等近百出剧目。重视传统,整理了《西河会妻》《芦花河》等一批传统粤剧剧目,保...
查看更多
林国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12月生,广东省吴川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1954年进入吴川粤剧团,师承刘家荣(艺名老天寿)等南派粤剧名家。1962年担任吴川粤剧团文武生,主演和导演过《草莽英风》《双雄闹殿》等粤剧作品。重视粤剧南派艺术的挖掘、整理,在粤、港两地和新加坡参与组织过粤剧南派艺术的研讨、演出活动,影响很大,是粤剧南派艺术的一面旗帜。退休后一直从事粤剧编导及传承人培养工作,培养的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永健及多...
查看更多
欧小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岁进入广西合浦师范学校粤剧文艺班学习,后师从粤剧大师红线女,之后到广西艺术学校进修,再入中国戏曲学院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基本功扎实,技艺全面,嗓音洪亮而富有张力,唱腔韵味醇厚,扮相英武俊朗,舞台造型清新利索,表演风格细腻传神,戏路宽广。多年来,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获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
查看更多
丁凡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6年8月生,湖南省醴陵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粤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8年进入德庆县粤剧团工作,1980年进入广东粤剧团,师从粤剧名家罗品超学艺。从艺四十多年来,对艺术不懈追求,始终坚守在艺术第一线,掌握了娴熟的表演技巧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戏路宽广,尤擅文武小生,扮相俊俏,能文能武,唱做俱佳。曾主演《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等几十部大型粤剧剧目,并执导《唐宫香梦证前盟》等多部粤剧剧目。塑...
查看更多
王与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2年2月生,湖南省澧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荆河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作曲。1971年进入澧县荆河剧团工作,从事京胡演奏和音乐设计,师从荆河戏音乐泰斗黄绩三的得意门生许安和,是荆河戏第二代传承人。进团之后,弥补了荆河戏演奏技艺上的不足,并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改进,后来又致力于戏曲音乐的创作。曾为大型新编历史剧《法场拜相》《郑宫恩怨》《夫人令》,大型现代戏《风雨姊妹行》《妈妈、儿子、小汽车》,荆河小戏《心灵的魔术》《雁回归》等作曲...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