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叶祥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10月生,湖北省谷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代表性
传承
人。从小接触越调、汉剧等多种地方戏曲剧种,8岁拜越调艺人李宏发为师,14岁出师,15岁登台演出。擅长各类越调唱腔及四股弦演奏,能演唱七十余种曲牌、百余个传统剧目。其中《大唐英烈传》《三国演义》《薛刚反唐》等代表性剧目久演不衰。带领戏班往来各地表演,演艺足迹遍布襄阳及周边各地区。虽已八十多岁高龄,仍坚持定期进行越调教学,共培养
传承
人三十余名,其中多人已成长为新生代湖北越...
查看更多
袁秀莲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11月生,河南省襄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代表性
传承
人。1962年拜越调名家刘秀荣为师,在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熟练掌握了越调的表演技艺,音色纯净,吐字清晰,能把不同的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代表作有《白奶奶醉酒》等,现为该剧种的艺术带头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多年来致力于越调的保护
传承
,培养学生二十余名,还常年在农村为百姓义演。收集并保存了许昌越调大量图片、曲谱、剧本、音视频、报刊评论等资料,为扩大越调的社会影响、培...
查看更多
吴从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7年1月生,山东省东明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平调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二级演员。1978年考入东明县大平调剧团,后拜老艺人郭盛高为师,主攻须生,一边登台演出,一边学戏练功。音域宽广,真嗓发音,唱腔高亢嘹亮、苍劲自然、韵味十足,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表演豪放,准确到位,刚中见柔。著名词作家乔羽观看其作品《姐妹皇后》之后,为其题词“玉润珠圆”。塑造的诸葛亮集英气、帅气、豪气、大气于一身,唱腔潇洒舒展、明快流畅。从艺以来,多次获得省级一...
查看更多
刘铁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10月生,河南省内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宛梆代表性
传承
人。师承谢丹枫、张有富,为宛梆剧种的第五代传人。数十年来长期担任宛梆演出的伴奏、音乐设计、指挥,技艺娴熟,能背诵大量的传统唱腔,熟悉宛梆唱腔音乐的结构规律和特征。曾为十多部新剧目设计唱腔,并获省、市级音乐奖。在内乡县乃至南阳市戏剧界有较高知名度。挖掘整理失传剧本二十五部,收集老唱腔音频七百余分钟,与人合著《内乡宛梆》。多年来积极传授技艺,培养弟子,在保护
传承
宛梆音乐方...
查看更多
李献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7月生,山东省菏泽市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
传承
人。豫剧著名鼓师陈克玉第三代传人。鼓艺精湛,功底扎实。曾编著《豫剧锣鼓经》,对豫剧司鼓技艺和锣鼓经谱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在河南省戏曲学校担任十多届打击乐专业教师,培养了大批豫剧打击乐人才,学生毕业后分布在河南省豫剧一、二、三团,河南省曲剧团和多个市级剧团。
查看更多
苗文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1月生,河南省西平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桑派)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师承豫剧大师桑振君,主攻青衣、闺门旦,特点是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丽,继承了豫剧桑派艺术“字乖韵巧、委婉俏丽、百句不竭”的演唱风格。代表作有《打金枝》《对绣鞋》《桃花庵》《朝阳沟》等。整理录制了豫剧桑派的经典剧目和唱腔,同时还收徒传艺,先后收桑玉瑞等六名弟子传授豫剧桑派艺术。2001年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查看更多
阎建国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8年7月生,河北省沧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北梆子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受乡风熏陶,10岁已是当地闻名的小老生。后拜一代宗师银达子为师学习老生戏,向北路梆子名家董瑞喜(艺名盖七省)学习小生戏。在继承传统唱腔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借鉴姊妹艺术,丰富了河北梆子唱腔。同时将“翎子功”的甩发、翎子、翅子、髯口、马鞭等各种表演技巧运用到角色演绎中,《忠义侠》《杀驿》《小宴》等剧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形象逼真、动作优美。1986年,排演新...
查看更多
何小菊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3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国家一级演员。师从晋剧表演艺术家康翠玲。1976年考入商都县晋剧团。1983年调入乌兰察布盟(今乌兰察布市)晋剧团。1991年调入呼和浩特市晋剧团任领衔主演。2008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先后主演《满都海》《卖妙郎》《泪洒相思地》《打金枝》等剧目。掌握晋剧青衣的表演技艺,舞台形象清新,在晋剧音乐中融入蒙古族音乐元素,丰富了晋剧声腔创作,塑造出多个年轻女性形...
查看更多
王万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3月生,山西省榆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幼热爱晋剧艺术,13岁“闹票”时与父亲合演《二度梅》。14岁考入晋中晋剧团,师承晋剧程派创始人程玉英,主攻青衣。在老师亲授下,先后主演了三十多部程派剧目,有“小程玉英”之称。冲淡了晋剧脑后音“二音子”,改为口鼻共鸣的胸堂音,削弱“梆子系统”高锐刺耳的激弦促节,趋于柔韧隐约的意境,塑造出淑女娇娥的音乐形象(翁偶虹语),另外在水袖、帽子、勾...
查看更多
贾炳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2年10月生,山西省榆次县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
传承
人。自幼喜爱晋剧,15岁辍学进入剧团,先后拜王德胜、赵廷杰为师,学打鼓板。能熟练地为三百余出剧目司鼓,曾为丁果仙、程玉英、郭兰英、郑雅楼、刘芝兰、王银柱、王爱爱、程伶仙、白桂英、王万梅、史桂花等近百名老、中、青戏曲名家司鼓。1975年调入晋中艺术学校任教,其间仍坚持从事打击乐的创作与设计,出版了《晋剧打击乐》《晋剧传统锣鼓通谱》等著作。授徒无数,正式拜师的有二十七名...
查看更多
1
1085
1086
1087
1088
1089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