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京东大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廊坊市 京东大鼓是一种用京东方言演唱的鼓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流行地先后有过“平谷调大鼓”、“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铁片大鼓”、“铁板大鼓”等名称。清代乾隆中叶始兴于京东三河、宝坻、香河一带的农村,后在京、津、冀地区普遍流传。表演时由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为节,旁有乐师伴奏。其唱腔采用板腔体结构,常用板包括头板、二板、快板、锁板等。 京东大鼓传统书目约有百余部,其中包括《施公案》、《杨家将...
查看更多
河洛大鼓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洛阳市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故事。19世纪初,河洛大鼓由洛阳琴书和“单大鼓”结合,并吸收了河南坠子的一些曲调而形成。其早...
查看更多
陕北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延安市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音,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
查看更多
绍兴平湖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绍兴平湖调又称“越郡南词”,简称“绍兴平调”,是流行于浙江绍兴及其周围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因所唱主要曲调为【平湖调】而得名。相传这一曲艺初创于明代初期,成型于清代初期。 绍兴平湖调的表演方式为一人自弹三弦说唱,以唱为主,间有说白。另有二人、四人或六人专司伴奏,称为“三品”、“五品”或“七品”。主要的唱腔曲调为【平湖调】,具体又分【蓑衣谱】和【细调】两种。其节目分“节诗”和“回书”两种,“节诗”为短篇唱...
查看更多
摊簧(杭州摊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摊簧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杭州及周边的绍兴、嘉兴、湖州等地。流传于杭州的名为“杭州摊簧”,简称“杭摊”,又称“安康”;而流传于绍兴的则名为“绍兴摊簧”,又名“绍兴鹦哥戏”。 摊簧表演时分行当说唱,往往以五人为一班,自奏自唱,生拉胡琴,旦弹琵琶,净弹三弦,末击鼓,丑打板。也有7至11人为一班的,随着演唱人员的增多,可在班中加入筝、笙、箫、笛、扬琴等乐器。摊簧演唱前先以...
查看更多
摊簧(绍兴摊簧)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摊簧产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杭州及周边的绍兴、嘉兴、湖州等地。流传于杭州的名为“杭州摊簧”,简称“杭摊”,又称“安康”;而流传于绍兴的则名为“绍兴摊簧”,又名“绍兴鹦哥戏”。 摊簧表演时分行当说唱,往往以五人为一班,自奏自唱,生拉胡琴,旦弹琵琶,净弹三弦,末击鼓,丑打板。也有7至11人为一班的,随着演唱人员的增多,可在班中加入筝、笙、箫、笛、扬琴等乐器。摊簧演唱前先以...
查看更多
山东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 山东琴书是山东重要的地方曲艺品种,又称“唱扬琴”或“山东扬琴”。它源于明代中期鲁西南菏泽(古曹州)地区兴起的民间小曲自娱演唱形式“庄家耍”(又称“玩局”),至清代中期,原来唱曲使用的伴奏乐器古琴和古筝改为扬琴(又称“蝴蝶琴”)、四胡、古筝、琵琶、简板和碟子,表演为多人分持不同乐器自行伴奏,分行当围坐表演,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或对白。 山东琴书采用山东方音表演,因脱胎于民间的“小曲子”联唱,所用唱腔曲调十分丰富...
查看更多
山东琴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山东琴书又名“唱扬琴”、“山东扬琴”等,发源于鲁西南菏泽地区,迄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作为南路山东琴书的发祥地,菏泽一直都是这种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流布的重要区域。 山东琴书分南、北、东三个流派,菏泽南路山东琴书是最早的一派。南路山东琴书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系由茹兴礼所创。茹派演唱行腔深沉,咬字真切,节目多表现愤世之情。在南路的基础上,商派创始人商秀岭在胶东创出了东路山东琴书,邓派创始人邓九如在济...
查看更多
绍兴莲花落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县 绍兴莲花落是流行于浙江绍兴一带的曲艺说书形式,它形成于清代道光和咸丰年间。 形成之初,艺人们的行艺方式为沿门说唱,多演唱恭喜发财、吉祥如意之类的套辞,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这类节诗包括《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大衫节诗》等,大多取材于民间日常生活或民间传说,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此后艺人又开始以绍兴方言说唱长篇书目...
查看更多
丝弦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武冈市 丝弦是一种民间曲艺,已有四百多年的演唱历史。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冈丝弦曲调柔腻、委婉,词藻雅致,抒情轻快。多数是表现封建时代女子哀怨情感,也有风趣、诙谐的内容。在武冈丝弦中,《独对孤灯》、《独坐绣楼》、《摘葡萄》、《越调》、《秋江》、《双下山》是很有代表性的。据《武冈州志》等史志记载,武冈丝弦形成于明代,经艺人们...
查看更多
1
882
883
884
885
886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