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陶和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生,陕西南郑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桄桄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陶和清11岁参加南郑县剧团初学旦脚,14岁改习文武小生,曾先后师从汉调桄桄艺人孙太正、刘志华、王俊鹏、马新堂、卢继荣等。陶和清在从艺几十年的时间里,演出了七十余本剧目,他能够饰演生、旦、丑、末各种脚色,其表演深厚扎实,独具特色。代表作品有:《逼上梁山》《三岔口》等。
查看更多
黄壮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3年生,广东陆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三级演员。黄壮营于1978年在陆丰市正字戏培训班学习,师从彭美英。黄壮营自从艺以来刻苦钻研正字戏表演艺术,其表演功底扎实、细腻传神,善于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嘉奖,代表作品有《姜维射郭准》《状元与乞丐》等。
查看更多
彭美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生,广东陆丰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艺术指导,国家三级导演。彭美英15岁考入陆丰县双喜正字戏剧团,随后进入汕头戏曲学校学习正字戏专业,学艺期间曾先后得到正字戏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宝寿、曾广照、黄学明的悉心指导。自1962年至1976年,彭美英主演了《百花赠剑》《荆钗记》等正字戏优秀传统剧目,1976年开始致力正字戏接班人的培养,其表演基本功扎实,并能跨行传教生、净等行当的一些剧目。
查看更多
曾国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2年生,江西广昌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昌孟戏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赤溪剧团委员、演员。曾国林17岁开始学习孟戏,师承曾德淇、曾贵云、曾正文3位孟戏老艺人。曾国林的嗓音洪亮,表演扎实,能够较好地把曾家孟戏的韵味和特色表现出来,多年来一直受到广泛好评。1980年至今,曾国林仍然坚持参与剧团每年的孟戏演出活动,并兼任剧团少儿班艺术指导,培养下一代孟戏小学员。
查看更多
李安平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8年生,江西广昌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昌孟戏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大路背孟戏剧团副团长、演员。李安平自1995年加入大路背孟戏剧团以来,得到谢传福、刘宗兴、罗金定3位老艺人的指导,能演唱出孟戏的所有曲牌,至今仍参与剧团每年的孟戏演出活动,曾随团在本县各乡镇及临近县市巡回演出,同时兼教唱和指导新演员学唱孟戏,并能指导部分古老节目的排练。代表作品有:《龙凤阁》《孟戏》等。
查看更多
夏传进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9年生,湖南衡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夏传进12岁入衡阳市艺术学校湘剧科学习,师承湘剧表演艺术家谭保成,为湘剧谭派表演艺术唯一传人。夏传进曾与谭保成先生同台演出湘剧昆腔《醉打山门》,在新编历史剧《马鞍情》中饰演焦赞,其表演均得到较高评价。
查看更多
谭东波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9年生,湖南耒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奏员。谭东波12岁入衡阳市文艺学校,师从李育全学习湘剧传统声腔音乐,后又向谭保成等多位专家求教相关音乐理论,较为全面地继承了衡阳湘剧声腔音乐。谭东波从1980年至今一直从事湘剧音乐的创作、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作品有《贺龙军长》《红色娘子军》等。
查看更多
沈铁梅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5年生,重庆渝中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川剧院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沈铁梅出身梨园世家,其父沈福存为当今闻名全国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师承于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竞华并深得其真传,后又受教于胡喻华、高凤莲等川剧名家,其表演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技艺精湛,唱腔优美,被戏剧界公认为“川剧声腔女状元”。代表作品有:《金子》《李亚仙》《三祭江》《思凡》等。
查看更多
夏庭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3年生,四川岳池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二级导演。夏庭光自幼随父搭班于民间戏班,后进入重庆市川剧院,主工文武小生,曾师从张德成、彭天喜、姜尚峰等川剧表演艺术家。其表演文武兼备,戏路宽广,演出代表作品有《辞朝》《长坂坡》等。1952年开始,夏庭光兼任导演,代表作品有《十五贯》《赵氏孤儿》《枫叶红了的时候》等。
查看更多
陈安业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6年生,2007年去世,四川渠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1950年,陈安业考入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一军三十二师文工团任演奏员;1956年,担任重庆市川剧院演奏员;1972年从事专业音乐创作,担任市川剧音乐唱腔设计和作曲。曾师从丁忠瑛、蔡慰民、李世仁等,系统学习了川、昆、胡、弹、灯五种声腔音乐。其担任川剧《金子》的作曲,荣获2000年度第九届文华音乐创作奖、川剧金奖,并入选“2002—2003年度首届国...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