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4   星期三   农历四月十七   立夏 立夏
搜索
武俊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6年生,山西新绛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运城市蒲剧团团长,一级演员,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武俊英自幼好歌唱,一直致力于蒲剧声腔的创新,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和向民歌、兄弟剧种的学习,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演唱特征,被观众亲切地称为“俊英腔”。她的唱腔优美委婉,声情并茂。代表剧目有:《苏三起解》《西厢记》《送女》等。
查看更多
郭泽民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0年生,山西尧都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临汾蒲剧院副院长兼实验蒲剧团团长,一级演员,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郭泽民主工老生,从原临汾县艺术学校毕业以来,凭借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底,继承掌握了阎逢春等蒲剧名家的传统经典剧目,他的唱腔饱满酣畅又充满委婉深沉,表演粗犷豪迈又不乏细腻精巧,极善于用髯口、翅子等传统特技表现人物。代表作品有:《跑城》《贩马》《观阵》《土炕上的女人》等。
查看更多
任跟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3年生,山西襄汾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山西临汾蒲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一级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任跟心于1974年考入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戏曲表演专业,主工旦脚,吸收了蒲剧已故著名旦脚演员王存才“王派”的表演风格与剧目,其表演功底深厚扎实,继承掌握了众多的蒲剧传统经典。1979年,她进入了临汾蒲剧院实验蒲剧团工作,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己,将现代审美融入角色塑造中,唱腔天然质朴,表演细腻深沉...
查看更多
张峰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5年生,山西临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蒲州梆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张峰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事蒲剧音乐工作,他是第一位用简谱记录只靠老艺人口传心授的蒲剧唱腔的蒲剧音乐工作者。张峰长期在山西省临汾蒲剧院担任作曲,并以合作与带徒两种方式传承蒲剧音乐,培养了许多蒲剧音乐作曲、演奏工作者。他的蒲剧音乐代表作有:《李双双》《燕燕》《窦娥冤》等,出版了《蒲剧音乐》《蒲剧唱腔荟萃》等多部研究著作。
查看更多
武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生,山西文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武忠1954年学艺,工老生,师从晋剧泰斗、须生大王丁果仙,深得“丁派”艺术的精髓,并且得到张美琴等晋剧名家以及京剧、蒲剧、豫剧、河北梆子等兄弟剧种名家的指点,逐渐熔炼出个性鲜明的表演风格。他长期在太原实验晋剧院从艺,其演唱高亢激昂,起伏多变,表演细腻生动,尤其擅长用甩发、髯口、马鞭、靴子功等特技表现人物,帽翅功、髯口功名震三晋。代表作品有:《卖画劈门》《徐策跑城...
查看更多
王爱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0年生,山西榆次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一级演员。王爱爱自幼随外祖母筱桂花学艺,后师从晋剧表演艺术家牛桂英,主工青衣。在几十年的晋剧艺术表演生涯中,王爱爱在“牛派”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演唱风格的“爱爱腔”,其表演高亢雄浑、饱满圆润。代表作品有:《打金枝》《明公断》《算粮》《三上桃峰》《走山》等。
查看更多
郭彩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4年生,山西文水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1952年从艺,师从晋剧名艺人郭凤英,主工小生,深得郭派艺术精髓,为山西省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主演。郭彩萍在半个多世纪的演艺生涯中,广泛地吸收了前辈艺人的传统表演艺术和经典剧目,并且融入自己个性化的处理,她的表演功底深厚,不温不火,尤其擅长通过翎子功等技巧塑造人物形象。代表作品有:《凤代亭》《双罗衫》《审御案》《打金枝》等。
查看更多
牛桂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25年生,2013年去世,山西榆次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牛桂英自幼随民间私人晋剧班社演出,师从李庭柱,主工青衣,于20世纪30年代末正式登台。牛桂英成名后受到京剧名家李子健的指点,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演唱风格的“牛派”表演艺术,其表演特点是行腔委婉、刚柔相济。代表作品有:《三击掌》《打金枝》等。
查看更多
李天明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生,陕西洋县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桄桄代表性传承人。李天明16岁进入洋县文化馆桄桄戏木偶剧团,随桄桄大师、“小怪”李德山学习汉调桄桄,完整地掌握了明清以来汉调桄桄表演的全部套路程式。1985年,李天明在洋县文化馆桄桄培训班任教练,后搭班唱汉调桄桄。1994年,李天明成立了桄桄剧社,至今已在汉中巡回演出四百多场,并培养了多位后继人才。代表作品有《二相公卖水》等。
查看更多
许新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41年生,陕西城固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调桄桄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许新萍12岁考入剧团,师从“红樱桃”张金凤学习桄桄戏表演,工小旦、花旦、刀马旦、青衣、小生。许新萍从艺五十多年来,先后塑造了百余个艺术角色,其表演精湛细腻、内涵丰富。代表作品有:《黑杀船》《千金买笑》等。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