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莫柏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6月生,湖南省湘潭县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青山唢呐)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岁开始师从父亲学习唢呐演奏,后跟随师伯朱梅江学习唢呐演奏技巧,12岁时被聘为湘潭县花鼓戏剧团演奏员,其间师从朱梅江、刘若权等唢呐演奏名师,20世纪70年代末参与演出《刘海砍樵》等剧目,享誉全省。经过几十年的花鼓戏配乐创作、演奏实践,成为中国南派唢呐青山桥地区第四代传人的杰出代表。在注重整理民间文化、挖掘民...
查看更多
孟义达吗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又名伊丹扎布,男,蒙古族,1948年7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为民族英雄嘎达梅林之堂孙,1958年拜科尔沁著名民间艺人图布乌力吉为师,系统地学习四胡演奏,成为科尔沁四胡艺术——丹巴仁钦流派的杰出代表。跟随师父的六年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了该流派的演奏技艺,掌握了大量的传统四胡曲目。到14岁时已经掌握了民间乐曲《莫德莱玛》《南花》《八音》,及汉族牌子曲《苏武牧羊》《得胜令》《鸳鸯扣》等传统曲目...
查看更多
巴彦保力格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蒙古族,1956年3月生,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四胡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民间音乐世家,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四胡。1974年拜四胡一代宗师孙良为师学习四胡演奏,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该流派的全部技艺、曲目和风格。1975年进入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工作。1990年与师傅孙良合作出版了四胡演奏专辑《八音》。2005年组织成立内蒙古四胡协会,并担任会长。多次在内蒙古各盟市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四胡艺人培训班并进行授课。演奏...
查看更多
成公亮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8月生,2015年7月去世,江苏省宜兴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先后师从梅庵派与广陵派代表人物刘景韶、张子谦,后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75年重拾琴艺,恢复古琴演奏与琴学研究的工作,2011年10月起担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古琴研究室主任。打谱和创作的古琴音乐计有二十余首(套),代表作《文王操》在琴界内外影响深远。出版古琴音乐专辑8部,并有大量作品收入到其他合辑。其...
查看更多
丁承运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3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自小随胞姊丁伯苓学习古琴,16岁拜师于泛川派顾梅羹,继而师从广陵派张子谦。1969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今武汉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曾任教于河南大学、武汉音乐学院,同时兼任中国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琴学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对清商三调、上古琴制及瑟的研究与实践都颇有建树。曾主持全国艺术科学...
查看更多
赵家珍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62年8月生,上海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76年起,先后向广陵派龚一、张子谦学习古琴。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虞山吴派吴景略,并得到吴文光的指导。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琴会副会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民族乐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曾策划发起2006北京国际古琴音乐文化周和纪念古琴大师吴景略诞辰100周年音乐会,为多部影视作品录制古琴音乐和担任古琴...
查看更多
余青欣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56年7月生,2015年12月去世,北京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1977年由李祥霆启蒙学习古琴,1978年拜师于吴景略门下,并受吴文光指导。1980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职中央民族乐团。历任北京古琴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作为虞山吴派的嫡传弟子,承启了该琴派的曲目、技巧及艺术风格。通过发起中华雅乐组与中华雅乐音乐会,对传统音乐文化推广做出贡献。代表作有《鸥鹭忘机》《那罗法曲...
查看更多
徐晓英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女,汉族,1937年10月生,2016年8月去世,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浙派)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书香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师从徐元白、张味真等多位古琴名家。在五十余年的实践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亦有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演奏洒脱、细腻、淡雅、清新,形成了兼有浙派古琴艺术特点和个人特色的演奏风格。先后在杭州歌舞团、杭州艺术学校从事古琴、古筝演奏和教学工作。2001年成立霞影琴馆,广泛传授古琴艺术。演奏极具艺术感染力,并以弦歌雅唱...
查看更多
郑云飞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9年3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浙派)代表性传承人。1955年起师从徐元白学琴,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加入今虞琴社等古琴社团和古琴研究组织。继承了宋明以来浙派古琴“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传统演奏特点和近代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苍劲挺拔、气势恢宏、音韵古雅、质朴大方的艺术特色,并汲取其他琴派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苍劲古朴、雄浑雅正的艺术风格。2015年出版《听涛楼琴韵》。1982年起广为传琴授徒,始终秉承传统...
查看更多
王永昌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0年6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拜徐立孙为师学习古琴,掌握了古琴减字谱、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等四种谱法。曾应邀十多次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古琴学术活动,发表论文约五十万字,培养学生百余人。演奏风格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监制的《静含太古》光盘上的评介为“刚柔并济,阴阳互补;雄健豪旷与温润静远有机交融”。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