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立夏
搜索
王如海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6年3月生,河北省定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中笙管乐(子位吹歌)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民间吹歌世家,是子位吹歌王家吹歌会第八代传人,自幼师从民间艺人王礼吉、刘礼全、王木科,同时跟随父亲王成奎学习笙演奏。全面传承了子位吹歌传统曲目及演奏技法,尤其是笙的演奏技艺。代表作有《大绣鞋》《八仙庆寿》《摘棉花》《小放驴》《打枣》等。如今家中仍旧保存着祖辈流传下来的吹歌传统曲目资料(工尺谱)。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在本村的子位吹歌艺术学校任教...
查看更多
刘勤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3月生,河北省易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冀中笙管乐(东韩村拾幡古乐)代表性传承人。祖传五代学习拾幡古乐,在村拾幡圣会中担任吹笙的角色。16岁跟随父亲刘文郁学吹笙,熟悉拾幡古乐传承历史,保存着拾幡古乐曲谱,不仅能传唱曲谱,还能用笙熟练演奏。与第八代传人于学深将拾幡古乐工尺谱翻译、整理成简谱,使拾幡古乐更便于传承。培训学员六十多人,逢年过节带领学员们到县内演出。从1997年起,积极提供场地,供学员利用农闲和晚上时间练习演奏。20...
查看更多
黄一宝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54年5月生,山西省泽州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党八音会代表性传承人。出身于戏曲之家,母亲牛小明是当地名角。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酷爱民间音乐,自学唢呐、头把(锯琴),16岁拜大阳镇乐户第六代传人薛银旺为师,学习八音会技巧。经过数十年艺术磨炼,稔熟民间八音会器乐,以唢呐演奏技艺最为突出,尤其擅长咔戏,能用鼻吹或两支唢呐对吹与口琴子交替吹奏,并以真假嗓音咔戏模仿人的笑声、对白,极大地丰富了上党八音会鼓吹乐的表现力,在演奏风格上独树一...
查看更多
王振湖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5年3月生,山西省翼城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晋南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喜爱锣鼓艺术,幼时曾向父亲、叔父学习锣鼓技法,青少年时期常参与村社间威风锣鼓表演。大学毕业后曾任晋南师范专科学校教员,后调入文化局工作。自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以来,经常深入到临汾周边各县遍访名师,如羊獬村张可怀、封侯村景海山等老艺人,向他们学习技艺,搜集鼓谱及其他资料。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一方面组织各种锣鼓大赛和庆典活动,另一方面致力于威风锣鼓艺术的搜集...
查看更多
简伯元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土家族,1944年5月生,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打溜子代表性传承人。自幼跟随父亲简採舟学习打溜子,1957年开始参加婚丧嫁娶、新年玩灯、祝寿送匾等民俗演奏活动。从艺六十余年,熟练掌握打溜子各种曲牌,精通鼓、锣、钹等溜子乐器演奏技法,尤其擅长司鼓,能运用丰富的鼓点和手势动作,指挥乐队的起、承、转、收,启发协调乐手的演奏。代表曲目有《上天梯》《龙虎斗》《堆罗汉》《鸡头》《扑灯蛾》《蛤蟆打嘴》等。曾多次带领乐班在国家...
查看更多
李自春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64年3月生,2011年4月去世,重庆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吹打(接龙吹打)代表性传承人。从1981年开始学习“昆词”,是民间吹打乐昆词乐种“李家班”第五代传人,“李家班”第五代班首和掌门人。掌握了“李家班”原有的全部曲牌、曲目和“昆词”吹打的唢呐吹奏、锣鼓打击、唱词演唱全部技能,与此同时掌握了青山调、丫溪调等种类的演奏技能。唢呐吹奏、锣鼓打击都堪称上乘。培养出了“李家班”第六代传承人,并指导第六代传承人培养出了第七代传承人,挽...
查看更多
汤凯旋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5年9月生,2014年7月去世,广东省广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曾担任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音协理事等。自幼学习广东音乐,1961年考入广东音乐曲艺团,除了专业教师指导外,还得到著名广东音乐演奏家刘天一、朱海、梁秋、陈萍佳等的言传身教。从事广东音乐扬琴演奏近五十年,推介的混合竹法结束了广东扬琴左右竹法之争,并研创出连续弹轮的新演奏技法。在演奏和创作中,既注重保留...
查看更多
楼正寿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44年11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番音乐(楼塔细十番)代表性传承人。9岁起随父亲楼如竹(第二任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学习十番,各类乐器演奏都较熟练,尤其擅长板胡演奏。演奏风格根据不同的曲牌既细腻又粗放。20世纪80年代末,为振兴楼塔细十番积极奔走,重新组织有基础的村民练习、表演楼塔细十番。2007年3月自担任楼塔细十番协会会长以来,组织会员经常开展活动,参加各种演出,还主动与楼塔镇中心小学等几所学校联合,组建楼塔细...
查看更多
沈凤泉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34年1月生,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奏员。自幼受父亲、叔父的影响,酷爱江南丝竹音乐。195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师从陆修棠教授。先后在浙江民间歌舞团和浙江艺术学校担任二胡演奏员和二胡教师。将祖传的上海南汇江南丝竹音乐的乡土味和浙江民间音乐的地方音乐相融汇,并运用现代二胡将其升华,音色华丽、润厚、甜美,富有江南乡土特色。1963年演奏《慢三六》获“上海之春”第一届全国二胡独奏比赛...
查看更多
周惠
2018.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男,汉族,1922年12月生,2011年12月去世,上海市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江南丝竹名家周俊卿长子,专攻扬琴。先后参加了父亲创办的声扬国乐社(1935年)、上海友声旅行团国乐组(1940年),以及由孙裕德创办的国乐研究会(1941年)。20世纪60年代初,先后兼任上海民族乐团学馆、上海戏曲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扬琴教师,培养了郭敏清、丁言仪、庞波儿等一批教学和演奏人才。对扬琴演奏有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把单弹轮、八度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