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工艺美术“双城记”:在
传承
中振兴
2018.09.25
相关资讯
查看更多
工艺美术“双城记”:在
传承
中振兴
2018.09.25
专题报道
听琴 德化瓷 柯逢荣 陈桂玉佳节 黄杨木雕 王笃纯麒麟交椅 小叶紫檀 武奇峰 近日,“2018·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和“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分别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龙现代艺术中心举办。 京沪两地几乎同时举办工艺美术大展,呈现各地各类工艺美术新趋势,反映当代工艺美术现状,在
传承
中振兴的工艺美术发展方向初显。 振兴图强的历史机遇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查看更多
2018北京设计论坛开放论坛聚焦传统文化保护
传承
和创新发展
2018.09.25
要闻
9月23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际设计联合会、世界设计周城市网络联盟共同主办的2018北京设计论坛开放论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项兆伦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传承
与创新发展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主题。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我国的非遗
传承
实践日渐活跃,
传承
人群的精神风貌和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也发生了积极变化。项兆伦在演讲中指出,“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理念,“科学...
查看更多
梨园芬芳满申城——上海市民文化节助推戏曲
传承
发展
2018.09.25
专题报道
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青少年戏曲大赛决赛现场。年仅9岁的吴东泰(中),在中华演唱大赛中表演《智取威虎山》选段。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梨园经典“赏戏团”成立当天,谷好好为宝山学生带来昆曲讲座。“赏戏团”老师的讲座收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图为学生们在听完谷好好讲座之后蜂拥而上,索要签名。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戏曲乡村行”启动仪式上,戏曲演员带来经典选段。 衔杯、醉步、扇舞、下腰卧鱼,一曲京剧唱段《贵妃醉酒》,字正腔圆,让观众如饮甘醇,如醉如痴。皮黄余音未绝,锡...
查看更多
中秋节的时代价值
2018.09.25
论坛
兔儿爷 博物馆里收藏的民国(左)和清代的中秋月饼印模 【守望家园】 传统节日是在数千年的文明
传承
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落标志,在节日之上,人们赋予其丰富的文化意义。节日表达着中国人的情感与信仰,与中国人的精神联系紧密而强烈。【一】 中秋是传统大节,中秋节的核心文化内涵是团圆庆贺。中国节日时间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月,常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月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
查看更多
中秋佳节,历久弥新
2018.09.25
论坛
今天是中秋佳节,人们正以共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方式欢度着这一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更是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吃月饼、赏秋月、寄相思,一轮明月给中国人带来了多少温暖和柔情。 中秋节习俗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共有26个民族以不完全相同的方式欢度着这个节日。壮族有在中秋举办灯会的古老习俗,中秋之夜人人手持明灯走街串寨,月光下灯火闪耀;朝鲜族在中秋之夜会围在用木杆和松枝搭好的“望月架”下,推...
查看更多
多彩民俗话中秋
2018.09.25
专题报道
浙江开化香火草龙表演辽宁铁岭朝鲜族孩子玩“火烧月亮房”游戏 山东济南“兔子王”“郭杜林”晋式月饼稻香村苏式百果月饼广东东莞“耍碌柚” 浙江开化:拂地笙歌赛火龙 舞开化香火草龙为浙江中秋夜带来一番动人风情。相传元末中秋,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带兵途经衢州市开化县苏庄镇富户村时,村民为迎接他,制作出四条草龙,举行龙舞竞赛,精彩的表演看得将士们眼花缭乱,拍手叫绝。朱元璋诗兴大发,吟出赞诗一首:“岁到中秋八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满天星斗拱明月,拂地笙...
查看更多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召开
2018.09.25
要闻
(原标题:聚智非遗 | 50余位专家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说了啥?) 可持续发展、责任界定、差异化、多样性、社区参与、儿童教育、青年力量、重视宣传出版……这一系列关于非遗保护的关键词,来自于“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 从波兰到中国杭州,“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已相继举办两届,并将持续进行。这场汇聚了中国与中东欧十多个国家非遗保护专家的盛会,通过实地考察、议题讨论...
查看更多
月亮不过是星球,我们为什么要过中秋
2018.09.21
专题报道
当中秋的月亮升起时,山西泽州珏山又将迎来络绎不绝的游人。今年中秋节期间,这里将举办赏月诗会、道教祭月仪式、民间土月饼制作工艺展示等一系列民俗活动。泽州中秋习俗是山西地方传统民俗文化,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泽州县民间习俗研究会工作人员何向峰介绍,“珏山吐月”是古泽州四大名景之首,山中有始建于北齐的过月亭和款月台,文人留下“山吐三更月,松摇万壑风”的诗句。当然了,最浩大的赏月队伍还是普通人,他们来珏山祭月、拜月,千年不绝。当地的中秋文化更是渗透到了方...
查看更多
艺术场视角下土家族撒尔嗬重构研究
2018.09.21
论坛
摘要:撒尔嗬作为土家族传统丧葬舞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复杂的重构过程。撒尔嗬的重构是民族文化当代重构的典型缩影。本文主要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和场域理论,通过对不同时期撒尔嗬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与细分,对撒尔嗬所处艺术场的逻辑关系进行探讨,阐述撒尔嗬重构的实践逻辑。认为位置在人们的意识中被建构出来,并且被争夺与占有,位置优先导致附加值的产生使差异表象化,推动新秩序的产生,使撒尔嗬实现重构。 作者简介...
查看更多
1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