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5-10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三 立夏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17777)
机构
(4)
政策
(296)
资讯
(8793)
清单
(5305)
资源
(1085)
学术
(1842)
百科
(6)
其他
(446)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传统面食制作技艺(太谷饼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太谷饼传统制作技艺是一项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原为太谷县,2019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县设区)为流布核心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太谷区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东北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南山峦起伏,河渠纵横,水质清洁,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当地的冬小麦和生产粞糖用的谷子,颗粒饱满,品质优良,为太谷饼的生产制作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原料。 太谷饼传统制作技艺
传承
了我国传统食品胡饼(由西域引进的一种烤制类食品)的制作原理,又有其自身特点。制作...
查看更多
晒盐技艺(运城河东制盐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始于唐代,是一种古老的池盐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山西省运城市并辐射至周边区域。运城市属暖温带半温湿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水份蒸发远大于降雨量,十分有利于池盐生产。运城盐池是世界第三大硫酸纳型天然内陆盐湖,含盐量高,盐密度达每立方厘米1.25以上。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盐湖为制盐技艺的产生与
传承
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运城河东制盐技艺利用运城盐湖老滩水,通过集卤蒸发生产结晶盐,其核心技艺历经千年
传承
未曾间断,在生产实践中,人的直觉和经验...
查看更多
黑茶制作技艺(咸阳茯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咸阳茯茶制作技艺是主要流布于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秦都区一带的传统黑茶制作技艺。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独有的地理环境、小流域气候、地下水天然资源及咸阳人发明的筑茶梆子,为茯茶制作技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优厚的条件。 咸阳茯茶是以湖南、陕南的黑毛茶为原料,采用传统技艺加工,并在发酵过程中自然生成“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紧压茶。因形似砖块,效用类似土茯苓,故称“茯茶”,也可灌制成散茯茶。由于古代多凭官引制造,亦称“官茶”。咸阳茯茶制作技...
查看更多
黑茶制作技艺(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传统黑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发源于湖北咸宁,流传至湖北宜昌并辐射至恩施、神农架、襄阳等地。湖北省宜昌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山脉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该地土质肥沃,土壤的排水和透气性佳良,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长盛川青砖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复杂。需要采用鄂西南境内海拔600—1200米的半高山茶树鲜叶,经过77道工序制成茶砖,并冠以“川”字商标。其从采摘到包装历经初制(采摘、炒青等15道工序)、渥堆发酵(洒水...
查看更多
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是我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流布于福建省漳平市及其周边区域。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该地处于南亚热带山地农业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78.1%的森林覆盖提供的肥厚腐殖层与红壤、黄壤形成特定的土层结构,为茶叶的生长创造了优厚的条件。 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在继承了闽北、闽南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从“看天做青”到“看青做茶”,这些由茶农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贯穿着每一道工序。首先...
查看更多
红茶制作技艺(宁红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宁红茶制作技艺是我国红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在江西省修水县及其周边地区流布并
传承
。因修水古名分宁、义宁,所产茶叶又属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故被称为“宁红”或“宁红工夫茶”。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湘鄂赣三省九县中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该地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的红壤为主,土质肥沃,排水和透气佳良,特别适合茶树生长。 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宁红茶属全发酵类中小叶种红茶,制作技艺严谨精良,选料优等精细。一般在清明前开摘,采摘时间...
查看更多
红茶制作技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是我国红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以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为中心世代
传承
。除坦洋村外,该项目还流布于福安市辖区内的社口、晓阳、上白石等18个乡镇和赛岐开发区、福安畲族开发区,并辐射至邻县。福安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壤以酸性岩红壤和黄红壤为主,土层深厚,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坦洋工夫红茶名列“闽红”三大工夫茶之首,其制作技艺始创于1851年,
传承
至今已有170多年。坦洋工夫红茶的原料...
查看更多
绿茶制作技艺(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蒙山茶传统制作技艺是指使用蒙山地区茶叶、利用传统器具、按照传统工序和工艺制作蒙山茶的手工技艺,是我国绿茶制作技艺的代表之一。该技艺流布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核心区域主要在名山蒙顶山、蒙阳镇、中峰乡等乡镇和永兴寺、千佛寺、智矩寺等寺庙,以及雨城区碧峰峡镇、北郊乡等。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成都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蒙山又称“蒙顶山”,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区内以高山丘陵地形为主,土壤大多呈酸性或微酸性,腐殖质、磷钾含量较高,土层疏松深厚...
查看更多
绿茶制作技艺(雨花茶制作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雨花茶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绿茶针形类茶制作技艺代表之一,江苏省南京中山陵景区、雨花台景区是其流布的核心区域。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20-50米之间的黄土岗地,土壤为黄红壤,呈弱酸性,有机质1.89%,土壤肥力中等,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南京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了雨花茶特有的内在品质。 雨花茶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毛火、整形、足火、精制、烘焙、包装数道工序,其中整形工艺最为关键。它将搓条、抓条、理条工艺完美结合,形成了集扁形茶类、卷曲形茶类优点于一...
查看更多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红粬黄酒酿造技艺)
2021.08.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粬黄酒酿造技艺是我国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代表之一,流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台湾各省和东南亚华人聚居区,福建为其主要
传承
实践区域,宁德市的屏南、古田、蕉城等30多个县市区为重点区域。屏南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和森林覆盖率较高,丰富的天然山泉水和肥厚的红壤、黄壤为红粬黄酒酿造技艺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原料和天然环境。 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堪称酒中之祖。红粬黄酒以带有明显屏南地域特征的辰时清泉、高山糯米、手工红粬为原料,采用家...
查看更多
1
466
467
468
469
470
1778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