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3   星期六   农历四月初六   谷雨 谷雨
新时代非遗社区化发展创新实践案例·东上虞非遗社区“四融四态”建设模式
来源:“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创建时间:2021-09-02 11:21:00

自2019年以来,在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下,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以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为实践基地,以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四融”理念为建设导向,以培育“四态”环境为发展路径,科学搭建七个实体平台,大力推进非遗社区化、生活化、平台化发展,为打造传统美食集聚区、手工艺传习创业服务中心、民俗文化特色体验打卡地社区品牌,建设新时代非遗主题社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践背景

from clipboard

东上虞社区旧貌

历史背景。历史上的东上虞位于老潍县城郊,村民多以农忙耕种农闲打铁为生,是远近闻名的铁匠村。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变革改变了东上虞居民半工半农的生活方式,社区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激活历史文化基因,开拓新的发展路径,培育新的经济业态,成为东上虞社区谋划发展的历史选择。

时代背景。建设东上虞非遗社区,促进非遗社区化发展是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特色工作,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得到社区民众的拥护和参与。让非遗进区入户,把非遗做成事业和产业,使非遗成为服务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彰显了新时代非遗保护的国家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文化背景。红炉文化是东上虞非遗社区建设的精神标志和文化品牌,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发展,传统的红炉技艺逐渐脱离人们的生活,但凝聚于红炉技艺中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诚信服务的经营之道,是东上虞人长期以来安身立命的精神遗产和文化动力,为非遗社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from clipboard

二、实践内容

from clipboard

践行“四融”理念

在非遗社区建设中,积极践行非遗融入社区民众生活、非遗融入社区文化服务、非遗融入社区经济发展、非遗融入社区民生保障的建设理念,以此为导向制定实施非遗社区建设规划。

培育“四态”环境

通过行之有效的平台建设和项目推进,大力培育有利于非遗存续成长的生态、有利于非遗传承弘扬的活态、有利于非遗健身壮体的业态、有利于非遗传播推广的常态,在社区内形成“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社会氛围和经济环境。

打造节会品牌

自2017年起,潍坊(东上虞)红炉文化节连续举办了四届,活动以弘扬红炉精神,建设非遗社区为主题,组织开展非遗展演、美食体验、技艺培训、工艺品展销、文艺演出、民俗巡演等多元活动,吸引了数万名民众参与,产生了广泛的文化影响力,为非遗社区建设营造了文化氛围。一是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市重点文化活动;二是社区积极推进,先后投资50万元用于文化节各类活动的组织;三是主题明确,活动丰富。节会以“弘扬红炉精神,共享美好非遗”为主题,先后推出“民俗风景线”“音乐小吃周”“东上虞非遗集市”“非遗公益大讲堂”“巧艺百工展销会”“民间艺术表演大舞台”等特色活动;四是通过举办“红炉文化研讨会”,编印《锤炼春秋》红炉文化作品集,摄制《锤炼春秋》《红炉锻制技艺》专题片,开展红炉文化研究,传承红炉精神;五是先后有20多家省市媒体对红炉文化节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良好的舆论效应。

from clipboard

建设实体平台

有效发挥“东上虞红炉文化馆”传播平台作用,弘扬红炉精神,提升社区文化自信和文化影响力;有效发挥“东上虞手工艺合作社”文商平台作用,建立技艺培训、产品制作、创意开发、推广销售直通车模式,为社区经济转型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规划建设“东上虞非遗特色美食街”文旅平台,通过实施非遗合伙人计划,建立协同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非遗美食传播消费综合体;有效发挥“东上虞手工艺大课堂”培训平台作用,面向社区民众传授手工艺制作技艺,发展壮大社区手工艺从业队伍;有效发挥“东上虞红炉锻制技艺传习所”传承平台作用,开展寻根研学活动,让红炉文化成为社区世代相传的大众记忆。有效发挥“东上虞非遗集市”生活服务平台作用,不断丰富入驻非遗产品种类,建设具有民俗风情的大众消费市场;有效发挥中康四季青养老服务中心民生保障平台作用,引入优秀传统医药项目,助力社区康养事业发展。

from clipboard

手工艺大讲堂

三、实践意义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东上虞红炉文化馆

“四融”理念为非遗社区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社区和村落是非遗孕育产生的田野,是非遗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非遗社区目标的制定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历史情感,是对文化创造力的深入理解和对非遗传承规律的遵循认同,是推进社区转型发展的创新举措。非遗社区建设“四融”理念,充分观照了非遗与民众生活的鱼水关系,非遗与公共服务的依托关系,非遗与社区经济的杠杆关系,非遗与社区民生的服务关系,对于拓展新时代城镇社区建设思路具有理论创新意义。

“四态”环境为非遗社区化发展开辟了建设路径。建设“四态”环境下的非遗社区,营造“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社会氛围,紧扣了非遗融入社区发展的时代脉搏,避免了油水式保护行为和浅表型传承方式,建立了以生态优化非遗环境、以活态推进文化认同、以业态激活创造能力、以常态展现传播成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对于开辟非遗社区化建设路径具有实践意义。

非遗社区化发展是新时代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村改居改变了东上虞半工半农为业的生活方式,住进高楼的居民面临择业,社区经济面临转型。东上虞社区将与民众生活密切关联的美食、手工艺和传统医药等非遗项目植入业态培育,让非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生,为新时代社区治理开辟了新的思路,为社区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为非遗社区化发展提供了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的样板。

from clipboard

东上虞非遗集市美食音乐节

四、实践目标

“四融四态”模式下有效激活了历史文化基因,增强了社区文化自信,逐渐形成了有利于居民择业和经济繁荣的新业态,为社区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径和空间。使非遗从单纯性、概念化保护向社区化、生活化、平台化保护发展,从“植入式”非遗进社区向“造血式”非遗在社区转变,有效解决了非遗与生活形同油水、概念与实效两条腿走路、民众参与度与政府重视度脱节的问题,使非遗的生活化和共享性在社区文化与经济活动中生动呈现,对于丰富完善新时代非遗保护机制具有积极意义。将与民众生活密切关联的美食、手工艺和传统医药等非遗项目引入七个实体平台建设,让非遗服务于经济和民生,充分体现非遗植根于社区与村落的本质规律,形成活动有阵地、资源有供给、管理有机制、推进有保障、社区有生态、居民有收益的良好状态,促进社区经济转型和社区综合治理。

from clipboard

from clipboard

东上虞非遗特色美食街效果图

未来三年,大力推进非遗社区化、生活化、平台化发展,打造潍坊传统美食集聚区、手工艺传习创业服务中心、民俗文化特色体验打卡地社区品牌,将东上虞社区建设成为“四融”“四态”下新时代非遗社区典型样板。

编辑:孙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