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6   星期二   农历四月初九   谷雨 谷雨
搜索
调吊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绍兴市      调吊是一项纯粹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的空间悬垂运动形式。作为个人锻炼方法和民间杂耍,它已有悠久的历史。据已故老艺人回忆,大约在二百年前,调吊就在浙江绍兴和安徽安庆一带出现。开始只是江湖艺人的杂耍,有“三上吊”、“杠上单吊”等名目,动作比较简单。绍兴第一个有名的调吊艺人是清末绍兴城里仓桥头的金阿祥,他以摇船为业,体格强健,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创造出“十八吊”至“四十九吊”等复杂的调吊动作,后经子孙几代的创新和发...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      埇桥马戏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一个由马背上的武艺、马背上的杂耍到动物的展演、动物的驯化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的发展过程。   埇桥马戏集杂技和动物表演于一体,人与动物同台演出,把赖以生存的技艺演绎得红红火火,共同创造出生命的乐园。马戏的《双猴飞人》、《狗熊倒立》、《走钢丝》、《羊蹬花瓶》和《人蛇群舞》、《驯狮虎》等节目深受...
查看更多
宁津杂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宁津县      宁津杂技流行于鲁北地区,至明代达到鼎盛,鲁北因此成为全国杂技的汇聚地和活动中心。宁津杂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门类和派别,演出规模和范围日渐扩展,以“惊、险、奇、美”的艺术特点闻名遐迩,《蹬板凳》、《舞中幡》、《小花旦抖空竹》等节目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宁津县杂技团大胆创新,充分借鉴姊妹艺术的训练方法和表现技巧,丰富发展了杂技艺术的表演形式。该团曾多次应邀赴韩国、泰国、沙特...
查看更多
东北庄杂技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濮阳市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东北庄杂技形成于元末明初,在该村传承已有五百多年,主要有刘姓、乔姓、李姓三个演出群体。“刘家班”形成于明初,“乔家班”形成于清中期,“李家班”形成于清朝末年。清代乾隆年间,“乔家班”曾奉清廷之命,由乔志清率团到日本、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亲授“乔家班”万寿龙灯两盏,以彰其技。民国时期,“李家班”在川、陕、豫、晋一带活动,其演出深受欢迎,盛极一时。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民...
查看更多
戏法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和平区      古典戏法泛指中国传统幻术。其表演风格强调古色古香,因此称为“古典戏法”或“古彩戏法”。   天津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之一。其特点在于从业人员众多,名师汇集,张宝清、韩秉谦、朱连奎等戏法宗师均始于天津。清末民初他们在“三不管”之类的民众聚集的游艺场所,边卖艺边授徒,积年累月,促使天津民间戏法不断发展。各门派传承谱系严谨,从清朝中期第一代艺人算起,至今均有五六代传人,代代均有闻名海内外的戏...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杂技团      赵世魁(1914—1990)在中国杂技魔术界享有盛誉,人称“十三刀”、“罩子魁”,是黑龙江北派传统魔术的代表人物,在中国近现代魔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赵世魁的魔术表演以出神入化的“罩子”绝活著称,他表演的手彩活变幻莫测,节目中的北方对口说白诙谐幽默,许多失传已久的传统表演技艺经他挖掘整理后在舞台上重放异彩,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赵世魁的魔术表演细腻自然、大方得体,滴水不漏,将魔术表演的神秘融于稳重之中...
查看更多
左各庄杆会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文安县      左各庄杆会是流传于河北省文安地区的一种传统体育项目。与其他地区杆会不同,左各庄杆会主要使用活杆,可以随时随地用树干进行表演。主要技术动作包括打挺(单双)、串子、单臂折鱼、抓三叨两、仰丫转、圈上睡觉、挂脚面(单双)、倒脚面、捩脚面、挂脚后跟(单双)、粘糖人、手摆旗、脚摆旗、驴打滚、金鸡独立、耍流星、单横棍等。   从所使用的器具及演出内容上看,左各庄杆会与元明时期的杂技杆会,存在着渊源关系,它技艺精湛,有着...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哈萨克族赛马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且广泛流传的传统体育活动,流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等地,其中富蕴县拥有地势平坦、宽阔的夏季牧场,交通便利,是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牧民夏季转场的必经之处,赛马活动频繁,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 哈萨克族赛马一般在阿肯弹唱会、婚礼等传统节日举行。参赛的马匹要由专门懂得驯马和相马的人进行选择,并提前两三个月进行训练。哈萨克族赛马分赛走马和赛跑马两种。赛走马是比马的耐力、稳健、美观。骑手一般是成年人,比赛要求骑手...
查看更多
满族珍珠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吉林省吉林市      珍珠球是满族人三百多年来传承不衰的竞技活动之一,其发源地为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   清政府曾在乌拉地区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令其负责采集进贡各种土特产。流经乌拉地区的松花江中盛产极品珍珠,被称为“东珠”,按规定每年打牲乌拉要采珠上贡朝廷。这是一项由专门的打牲丁从事的艰苦劳动,在每年深秋河蚌成熟时进行。打牲丁必须潜到水底15米以下才能采到巨蚌,剥出珍珠,因此每年都有人为此而丧命。打牲丁采珠...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塔吉克族马球是塔吉克族一项传统的马背竞技运动,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南地区的帕米尔高原。历史上塔吉克族马球多在上层社会中开展,11世纪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中即提到马球是疏勒贵族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艺。中国体育博物馆考察队在塔什库尔干石头城下的山脚滩里发现了一处轮廓清晰的古代马球场,这个马球场同史料上常见到的修筑在郊外空地上的马球场形态一致,可见马球在新疆地区起源很早。   塔吉克族马...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