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4   星期日   农历四月初七   谷雨 谷雨
搜索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象山县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中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的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石浦(东门)、爵溪是象山渔民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象山渔民号子在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达到繁荣。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手工化捕鱼作业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繁重的劳动逐渐变得轻松,号子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渔民号子渐渐消失。   象山渔民号子按工序分为:起锚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等二...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长岛县      号子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产生于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活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最初它只是自然的劳动呼号,以后逐渐美化成歌腔,具有了歌唱的艺术形式。   海洋号子是众多号子中的一种,主要流传在沿海地区。它以海洋劳作为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划船、撑篙、背纤、拉篷、起锚、拉网等多种号子样式,演唱者多系专事捕捞、驾船的渔民。   长岛亦称“庙岛群岛”,它纵贯渤海海峡,地理位置正当...
查看更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岱山县      号子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产生于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活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最初它只是自然的劳动呼号,以后逐渐美化成歌腔,具有了歌唱的艺术形式。   海洋号子是众多号子中的一种,主要流传在沿海地区。它以海洋劳作为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划船、撑篙、背纤、拉篷、起锚、拉网等多种号子样式,演唱者多系专事捕捞、驾船的渔民。   舟山渔民号子是浙江舟山群岛渔民船工号子的总称,在当...
查看更多
新化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娄底市      新化县位于湖南省娄底市西部,这里原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梅山文化的重要区域。经过千百年的民族融合,新化居民大多汉化,但仍保持着演唱山歌的习俗。源远流长的新化山歌是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宋,经明清传承至今,长久不衰。   新化山歌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富于说唱风味。它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低腔)两大类,高腔山歌主要流行于高山地区,音调高亢嘹亮,拖音较长,节奏自由,既...
查看更多
海门山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海门市      海门滨江临海,居于江苏一隅,它所在的陆地系由江中泥沙沉积而成,至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才正式设县。当时,崇明、句容等地的大批农民纷至沓来,在海门地区围垦造田。他们带来了江南的方言和习俗,也带来了吴语山歌。经过长期发展,独特的海门山歌最终从劳动生活中脱颖而出,趋于定型。民国二十年(1931),管剑阁搜集整理海门山歌,辑成《江口情歌》,在文艺界引起轰动。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成立了海门山歌剧团,使这种特色鲜明的地...
查看更多
漫瀚调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      漫瀚调流传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准格尔旗,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清代末年,汉人大量涌入准格尔旗,这一区域迅即成为蒙汉混居地带。在长期共处的过程中,蒙汉两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漫瀚调即是在民间音乐交流中出现的,它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母体,将汉族民歌融入其中,最终形成独特的音乐形式。   漫瀚调曲目繁多,现已收集整理出90支,按原调词意大体可分为思苦、歌颂、情爱、渴盼、哀怨...
查看更多
嘉善田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嘉善县      浙江省嘉善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杭嘉湖平原上,世代相承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当地特有的水乡民歌。嘉善民歌习称“田歌”,它原名“山歌”、“田山歌”,据明代冯梦龙所编《山歌》记载,嘉善田歌系从明代吴歌直接承继而来。20世纪50年代初期,新文艺工作者将这种民歌形式称为“田歌”,由此约定俗成,用为专名。嘉善田歌除在嘉善当地流播外,还传入江苏吴江、上海青浦等毗邻地区,影响广泛。   嘉善田歌的曲调共有平调、滴落声、急急歌、落...
查看更多
镇巴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镇巴县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当地流传的民歌历史悠久,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财富。其民歌内容丰富,现已搜集到四千余首。   镇巴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茅山歌、小调、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种类。其中劳动号子有两种:一是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如拉石头号子、打夯号子等;二是调节劳动情绪的号子,如背二哥号子等,演唱时大多系即兴发挥,往往一领众和,别具声势。山歌以爱情题材居多,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男声多用高...
查看更多
酉阳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襟楚带黔,扼湘渝要冲,是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和渝东南民歌的发源地。酉阳民歌即是在武陵山区特殊地理环境中,苗、汉、土家各民族文化融合衍变的产物,其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   目前已挖掘到的酉阳民歌大约有一千七百多首,其中最有特色、最具音乐价值的是号子,以黑水号子、楠木号子和井岗号子为代表。黑水号子分下秧号、栽秧号、薅秧号等;楠木号子分起号、上田号、溜溜号、长号等;井岗...
查看更多
西坪民歌
2018.12.1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西峡县      西坪民歌是西坪群众集体创作、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西坪镇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西南边缘,西坪民歌即在这一区域内的木家岈、西岗、东官庄、操场、德河等二十个村落之间流传,影响及于豫、鄂、陕三边百公里的区域范围。   西坪民歌源于汉代,它在近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绵延不断,形成了独特的民歌体系。西坪民歌包括大对花、小对花、陪郎、留郎、拜年调、绣荷包、采茶曲、石榴烧火、四六句等三十多个调门,其中含有劳动歌、时政...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