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大暑
搜索
论坛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无文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省思罗正副  内容摘要: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从传统到现代,历经口头语言、实践记忆、实物图符、文字借用、传媒介质、网络空间等方式,在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时代背景或社会技术下它们存在着内在的调适机制。从文化遗产所有者的主体立场来考察,文化传承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机制,是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我调适、保存和延续的基础,因此以外力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和方案,应该充分考虑文化传承和遗产自身的调适规律。  关键词...
查看更多
论坛
朝戈金:保护非遗就是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六中全会解读之四     【嘉宾介绍】 朝戈金,男,蒙古族。法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长兼临时党委书记、研究员;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副主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首席专...
查看更多
论坛
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的有益探索 岳青 南京云锦   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工作中归纳提出的三种保护方式之一,其主要含义是指在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生产性保护已经被证明是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特点及规律的重要保...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主体:遗产内在价值的最核心因素石奕龙 艾比布拉·卡德尔  世界文化遗产运动的出现,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化与转型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范畴都在按照现代性基本发展方向的要求加以重建。  社会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断裂和消失  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在不同程度上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促进了符合现代性要求的新生活方式和新文化类型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传统社会类型与现代社会类型之间在核心价值体系及延续性方面出现不...
查看更多
论坛
物质与非物质:传承、断裂、延续与共存罗伯特·莱顿 文  关祎 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联,它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两个重要元素: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理念或信仰、有效表达这些理念与信仰所必需的技艺。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形象及其所使用的工具或设备。文化传统的传承需要这枚硬币的两面——物质与非物质的持久共存。  文化的传承包括有意识的教学和学徒对师傅技艺的静态观察两种,后一种包含实践过程中的尝试与错误。总的来说,这种...
查看更多
论坛
非遗”保护新高度: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方李莉  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民族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在北京的南锣鼓巷、什刹海,在上海的田子坊、莫干山等,到处都能看到民众在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胡同文化,服饰、家具、首饰等设计,成为当代时尚文化的一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今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包括国家形象塑造密切关联。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必须将其提到一个新高度,同中国的“文化自觉”和 “文化自信”联系起来,站在一个更加宏观...
查看更多
论坛
“后申遗时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高小康   申遗以来保护工作状况与效果的复杂性表明,一般的保护理念不能解决保护工作中实际发生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具体保护项目都必须作为特殊个案研究和应对,“非遗”保护工作必然面向特殊性。  如果从昆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算起,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开展10年了。此后,中国在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设立“文化遗产日”,2011年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
查看更多
论坛
    专家热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重点是保护,而不是生产性的开发   董大汗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愈加被重视,而对于非遗保护也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保护方式:针对处于濒危状态和传承困难的非遗项目,提出了抢救性保护方式;针对非遗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和特点的项目,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方式;针对一些传统文化积淀丰厚、非遗项目较为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自然生态...
查看更多
论坛
多元化博物馆视野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保护——德国民族学、民俗学博物馆的历史与现状概述吴秀杰    [摘 要]德国的博物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德国博物馆的功能、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博物馆的分布遍及各地,数量众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的博物馆,占总数的60%以上。博物馆的存在,已经成为德国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博物馆在对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
查看更多
论坛
曲艺传承不能单靠拜师收徒、口传心授    高  苹    相声师承自第五代、第六代之后,在数量上每代都大幅度地减少;从事曲艺人才培养的中专及大专层次的正规专业学校仅有两所;曲艺长期没有独立的学科目录而被涵盖在戏曲学科之内——    与许多艺术品种一样,当下曲艺艺术的发展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其表征则主要体现在人才短缺,作品编创偏于戏剧化、歌舞化、杂耍化,演出市场不成熟,观众对曲艺的审美趋于娱乐化等方面。这其中虽然有曲艺艺术发展的外部文化环境正逐步受到新兴艺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