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9 星期二 农历闰六月初五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遗传承别把“真遗产”改成“假文物”
2012.08.23
论坛
非遗传承别把“真遗产”改成“假文物”苑 利 有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所以,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对作品进行改编、再创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过分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性,本身就是一种违反客观规律的做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我认为,尽管从总体来说,人类社会肯定是向前发展、不断进步的,包括对民间美术进行改编、再创作在内的文化创新,都可视为文明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作为国家级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以随意创新,非物质...
查看更多
我国“非遗”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
2012.08.23
论坛
我国“非遗”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 刘锡诚 我国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启动,当时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并展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2006年2月8日...
查看更多
史诗与口头传统的当代困境与机遇
2012.07.09
论坛
史诗与口头传统的当代困境与机遇 明 江朝戈金 2012年2月21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 ——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出版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迄今所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亚鲁王》是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其文化和学术价值绝不能低估。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与三大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以特异的存 在方式,神秘的传承和流布规律,昭示着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
查看更多
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刍议
2012.07.09
论坛
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刍议 刘魁立 任何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无论是物质还是非物质文化,都必然存在于广大民众的现实生活当中,同时也伴随社会生活的进程nu演进和发展。民众社会生活既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存在的上壤,也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发展的“资料库”和动力源泉。 首先,文化是人所创造...
查看更多
国家祀典类遗产的当代传承
2012.07.05
——以中日韩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为例
论坛
提要:作为仪式政治的重要手段,国家祀典在王朝时代结束之后就丧失了其原有的政治与社会功能,从而变为一笔公共的文化遗产。当代人应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使其既能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日韩三国近代以来的祭孔实践,分别代表了国家祀典的三种传承模式:韩国的以承续古礼为目的的国礼模式,日本的完全民间化的模式,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半官半民式的地方公祭模式。通过比较作者认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公祭模式不仅是历史发...
查看更多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12.06.25
论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周和平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有形的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故宫、古代典籍等;又有通过“口传心授”等方式传承下来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歌舞、武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有形”或“无形”的形态存在,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创造并与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
传统文化
表现形...
查看更多
荆楚端午习俗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2.06.25
论坛
荆楚端午习俗的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姚伟钧 摘 要:荆楚地区年节习俗绚丽多彩,特别是荆楚端午习俗更是撩人兴味,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它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具潜移默化陶冶人类性情的力量,是中国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非物质的无形的东西往往比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加重要,文化产业应该有效地使用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深厚的文化宝库。 关键词:荆楚 端午 非物质...
查看更多
“异化”端午节与传统节日危机
2012.06.25
论坛
“异化”端午节与传统节日危机 汤嘉琛 6月23日是端午节,单从节日文化的渊源来看,在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中,端午节的文化气息应该是最浓郁的。它因诗人屈原怀恨投江的故事而生,荆楚文化为这个节日打上了诗意的底色;它以食用粽子和饮雄黄酒的节日风俗闻名,将美食文化与时令特征完美结合;即便最初作为祭奠仪式的龙舟赛,如今也已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标签。 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图谱中,民间社会认同度颇高的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一起,被视为中国...
查看更多
非遗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不该成为“非常遗憾”
2012.06.11
论坛
非遗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 不该成为“非常遗憾” 在第7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解放周末》专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 这位83岁高龄、仍为“非遗”四处奔走的老人疾呼:当文化遗产被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当“非遗”被当作GDP指标写入规划,“非遗”必然无法逃脱“非常遗憾”的命运。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别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非遗”保护这本“好经”念“歪”了。 损毁
传统文化
就意味着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在...
查看更多
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
2012.06.05
论坛
论作为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管理——兼及日本的经验与探索陈志勤 摘要: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化遗产以来,到文化部提出的具有中国非遗保护特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可认为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体保护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而之后文化部提倡的生产性方式保护,不但会促使非遗的进一步资源化,也会推进保护与利用、发展关系的进一步明朗化,同时,在前一阶段非遗保护工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都将在追求经...
查看更多
1
99
100
101
102
103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