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2011.08.19
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把精神的“文物”留住 苑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分会会长。1958年出生,男,山东省齐河县人。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民俗学博士。工作以来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遗产学、韩民族文化源流及昆仑文化研究。1990~ 1992年受东京都立大学邀请,任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从事中日韩远古文化比较研究,兼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非常勤讲师;1994~1995年赴韩,受韩国国际交流财团邀请...
查看更多
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
2011.08.18
论坛
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 田青 ● 古老传统包括我们的民俗,在面对现代化的时候,都是弱势文化,你不保护它,不格外地提倡它,它就会消失,而且这个消失速度跟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一样快。 ● 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候,尤其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时候,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条件。 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关系?面对
传统文化
,任何人的知识都显得浅薄,而任何分类都会带来问题。比如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里把非物...
查看更多
传统音乐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
2011.08.17
论坛
传统音乐文化视野中的“胜芳现象”项 阳 内容提要 笔者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四次到胜芳古镇,对这里积淀的与诸种音声形态相关的民间礼俗进行考察。这是一片已经富裕起来的土地,当地的人们热爱祖先留下来的
传统文化
,所以能够使得传统在这片土地上有较好的生存空间。本文对于这种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依然有较好传承与发展的“胜芳现象”进行辨析,试图把握其深层文化内涵。 关键词 经济与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
积淀
传统文化
认同 音声形式与功能礼俗的相须为用 胜芳现象...
查看更多
依法保护 重在传承――近距离观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
2011.08.16
论坛
依法保护 重在传承——近距离观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 杨春 依法保护 重在传承 文化部近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览馆举行“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状态的机会。 市场经济的大潮带动人口流动,传媒技术的进步,使很多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面临着传承危机:基本传播对象流失,传承人难以为继……一些传统习俗发生改变,许多文化记忆渐趋淡化,一些文化艺术种类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一些掌握绝活的...
查看更多
怎样破解《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记忆之谜”?
2011.08.16
论坛
怎样破解《格萨尔》说唱艺人的“记忆之谜”? 降边嘉措 同其他民族史诗和民间文学作品一样,《格萨尔》基本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是靠民间艺人口头传唱;二是靠手抄本与本刻本保存和传播。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是靠众多的民间艺人世代相传。因此,对说唱艺人的研究,应该是《格萨尔》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格萨尔》的流传过程中,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优秀、最受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
查看更多
“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
2011.07.15
论坛
“原生态”究竟是什么意思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个人赛中增加了“原生态”唱法比赛,这件事似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原生态”这个概念引起的歧义和争论。以前涉及乡土文化时,常用的是“民俗”“民间”或“民族”之类比较专业的概念,如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民族唱法等。而在民间艺术之外另起炉灶讲“原生态”艺术,不但与民俗文化概念相混,而且关于什么是“原生态”、什么不是“原生态”也很难明确区分。因此使用这个概念似有故弄玄...
查看更多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2011.07.14
论坛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而不可使其创新变化。这种愿望固然可嘉,问题在于有无固定不变的原生态?本文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传承的环境着眼,论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变化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和存在于特定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并随之演化而被传承或绝灭。许多非遗的濒危和灭绝,要么由于其不适应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要么由于其赖以存活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已经巨变乃至...
查看更多
“人间国宝”是大师 也是财产
2011.07.11
论坛
小川直之:“人间国宝”是大师 也是财产 日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最早就是在日本产生的,它用汉字写叫 “无形文化财”.这个概念带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先翻译成了法语,然后又翻译成了英文,而我们驻联合国的官员和翻译们又把这个词从英文翻译回来,就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上,日本文化厅历史文化基本构想制定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委员长,曾经参与过日本非遗保护立法工作的...
查看更多
昆曲等你六百年,何妨再等三十年
2011.06.20
论坛
昆曲等你六百年,何妨再等三十年 2011年5月16日下午,“昆曲韵·故乡情”中国昆曲艺术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昆曲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昆山宾馆举行。 4个多小时里,来自全国的专家教授和各剧团的前辈代表,就昆曲艺术“入遗”10年来传承和保护取得的成就、对未来发展的建议意见,做了精彩交流发言。 清平乐 如果昆曲属于老人,人也都会变老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清楚地记得,十年前...
查看更多
文化部蔡武部长为《世界遗产》杂志撰写的卷首语
2011.06.16
论坛
文化部蔡武部长为《世界遗产》杂志撰写的卷首语 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和文化法制建设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各种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节日、民族体育活动,如...
查看更多
1
103
104
105
106
107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