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7-27 星期日 农历闰六月初三 大暑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70)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790)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面对自然灾害该如何保护非遗
2010.05.25
论坛
面对自然灾害该如何保护非遗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痛苦和磨难。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遭受到严重破坏,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来说,如何在自然灾害面前将损失降至最低一直为大家所探讨。 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在“4·14”玉树大地震中,一些重要的民间艺人在地震中遇难,一批珍贵的文献及数字影像资料也毁于一旦。年仅26岁的史诗《格萨尔王》著名说唱艺...
查看更多
北大开设昆曲欣赏课获90后热捧
2010.03.26
论坛
北大开设昆曲欣赏课获90后热捧 BTV《天下天天谈》3月26日播出:北大“史上最火公选课”――90后热捧昆曲,以下为节目实录: 嘉 宾: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所长 田 青 北方昆曲剧院演员 周好璐 主持人:姜 华 编 ...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与
传统文化
:多元共生是显著特点
2010.03.25
论坛
当代中国与
传统文化
:多元共生是显著特点刘梦溪 当代中国与
传统文化
大家好!近年来
传统文化
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知识界甚至广大民众的关注。关于国学与
传统文化
涉及很多方面的问题,这次我想讲的是,在
传统文化
与国学热兴起的背景下,当代中国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一种张力和互动。现在大家已经逐步意识到传统资源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而是它的有益补充。就是说,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自己的传统。 当代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有点像交响乐一般的繁丽,它呈现的是传统与现代的多重变奏...
查看更多
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
2010.02.28
论坛
我们拥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吗――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田 青 在大多数情况下,“文化自觉”不会自然发生,它常常是在灾难或巨大的民族危机之后的一种深刻甚至痛苦的反思,当一个民族缺乏“文化自觉”的时候,任何来自外部的“越俎代庖”式的“保护”,都是暂时和难以真正起作用的。 提倡“文化多样性”和关注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文化领域里最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进步。长期以来,在科学技术取得全...
查看更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
2010.02.19
论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周和平 简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各省(区、市)也都建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315项,一些市、县也建立了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
查看更多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2010.02.03
论坛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刘锡诚 “非遗”保护问题,成为文化工作者和社会的焦点之一。“生产性保护方式”口号提出未久,“产业化”的口号又纷纷登陆媒体。到11月初,在互联网上搜索,竟达3800条之多。作为“生产性保护”的延伸,“产业化保护”的提出,同样备受争论。 (一)围绕“产业化”保护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生产性保护”和“产业化保护”不是一回事;“商业性经营”和“产业化开发”不是一回事 2009年2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召...
查看更多
坚持多样性才能持久发展
2010.02.03
论坛
坚持多样性才能持久发展――听朝戈金谈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陈彬斌 ●真正可怕的不是外在的变化,而是人从心底开始与传统疏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在发展中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优秀的文化传统抛弃得太快。 ●商业的过度开发使我们失去了对文化传统的敬畏感,长此以往,一个民族必须具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价值观将会逐渐消退,尤其在多民族的国家,这种消退将可能引起不安和动荡,后果甚至不堪设想。 朝戈金个子很高,前额宽大,鲜明的蒙古汉子特征。他目光凝聚,话语缓...
查看更多
释比·羌戏·文化遗产
2010.02.03
论坛
“口述传统”(oral traditions)是文化人类学格外重视的对象,尤其是研究像中国羌族这种迄今依然是有语言无文字的古老民族。的确,作为非己莫属的“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羌族有丰富的口述传统,戏剧是其重要体现之一;羌族有独特的文化遗产,民间是其重要展演场所。在这以口头为传播渠道、以民间为生存场域的民族传统艺术中,积淀着羌人的历史与文化,结晶着羌人的理念和信仰,凝聚着羌人的生命和情感[①]。2...
查看更多
为君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2010.01.29
论坛
为君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入选理由】 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古琴音乐演奏中的人与物一体、乐与思相融的洒脱、达观境界,是中国传统精神的集中体现。古琴艺术虽然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地理地域或特定时代,但它是以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古代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 ――中国艺术研究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查看更多
不闻此调,怎知昆曲如许
2010.01.29
论坛
不闻此调,怎知昆曲如许 昆剧《长生殿》 【入选理由】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而且影响最为深远的剧场传统,在许多地方都演出。昆曲的剧本常在二十四出以上,带有美妙的咏叹调,一个主情节,及很多支线。由人类的角色和超自然的角色来演出。通常有十二个主要演员,充满了动作、默剧和虚拟的武打、身段特技,还有风格化的舞蹈和唱歌,有一个由弦乐、笛管、简单的敲击乐器组合的小型乐团,从头到尾的伴唱,并点染舞台上的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 昆曲,又称...
查看更多
1
105
106
107
108
109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