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三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89)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809)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8.05.31
论坛
摘要:本文涉及对非物质文化核心理念的理解、对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属性的认识、对传统戏剧传承保护特点的看法等问题,既是作者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实践的体会,又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论思考。 作者简介:刘文峰(1953-),男,山西临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推荐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100029) 200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接受了申报昆曲为人类...
查看更多
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改革开放40年戏曲建设思考
2018.05.30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无比振奋。我们强烈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戏曲发展提供了最大机遇。 一 中国戏曲艺术吮吸了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学精神滋养,浸...
查看更多
研读“说明书” 贯彻非遗法
2018.05.29
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是一部具有长效性、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法律。它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对于各级政府开展非遗保护工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文化工作者,笔者认为,非遗法为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一本“说明书”,明确了非遗项目调查、名录建立、传承与传播等的形式、路径以及具体职责与任务。 北京市西城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6项...
查看更多
国戏教授周龙:戏曲艺术传承不是简单照葫芦画瓢
2018.05.25
论坛
资料图:周龙在话剧《兰羽恋》彩排现场发言 受访者供图“从唱戏来说,术业有专攻,学戏得‘专一’。”近日,著名京剧武生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周龙在北京接受“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ID:cns2012)记者专访。对京剧等戏曲艺术的传承,他说:“我不反对搞创新、搞实验。传统优秀文化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我希望搞创新时,能真正对传统有一些本质上的认识,才不容易偏离传承的轨道”。 周龙生于1965年,是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据国戏官方...
查看更多
发挥专业学会的智力支持作用,推动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发展——在2018年二十四节气保护工...
2018.05.25
论坛
中国民俗学会作为国家一级专业学会,在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一直肩负着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会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咨询机构,也是该委员会2015-2017年的审查机构成员。可以说,中国民俗学会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遗保护和《公约》实施。尤其是近年来,学会在时间民俗、岁时节令、传统知识和实践,乃至非遗主要领域都形成了学术梯队,集聚了相应的智力资源。 中国民俗学会为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提供...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保护公开的“武林秘籍”——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读后感
2018.05.22
论坛
新世纪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如火如荼,高歌猛进,这与王文章先生的极力倡导和大力推动分不开的。王文章先生曾担任文化部分管非遗保护的副部长,并长期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恰好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启动和勃兴,既是恰逢其会,更是引领其盛。 我们经常在重要媒介上看到王文章先生的文章,或者全国两会记者对他的访谈,或者全国性会议、论坛上他的讲话,时有新见,每有卓识,指点迷津,指引方向。每每阅读这些文章,总有醍醐灌...
查看更多
一位老人与一部民间文学百年学术史
2018.05.15
论坛
百年历史,风云变幻,中国的学术文化随着时代的大潮波澜起伏,要想书写这一时代的学术史,除了熟悉各个时段关键性人物与代表性著作外,还得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特性,将学术花朵与时代土壤结合,才能写出血肉丰满的学术历史。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刘锡诚先生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完成了百万字的巨著《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该著作资料丰富,写作态度严谨,史论结合,具有阔达的学术胸襟与传承民族文化情怀。这部皇皇大著,凝聚了先生一辈子的心血,是先生从事民间文艺学数十年积累...
查看更多
面向人类口头表达文化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朝戈金研究员专访
2018.05.03
论坛
摘要:20世纪末,肇始于美国的“口头程式理论”经朝戈金等中国学者的积极引介、翻译与在地化运用,在进入中国后的20多年中,不仅催生了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诗学的学术研究范式转换,而且渐为民间文学以外的其他邻近学科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参照与技术路线。在本次访谈中,朝戈金分别从口头传统的本土化实践、20世纪多学科学术研究范式整体转换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国史诗学的未来、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等5个方面展开了话题。朝戈金的议论,视野开阔,时时...
查看更多
“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2018.05.02
论坛
摘要:乌丙安教授在访谈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回顾了其在民间信仰研究中提出“俗信”概念的背景和过程,论证了民间俗信存在的合理性。在民间信仰类项目申遗过程中,“俗信”的转化运用促成了“妈祖信俗”等民间信仰项目的成功申遗,同时也增强了“非遗”保护中“社区”的主体作用。“妈祖信俗”申遗不仅对于妈祖信仰本身、而且也给其他民间信俗类遗产项目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民间信仰;迷信;俗信;妈祖信俗; 作者简介:乌丙安...
查看更多
非遗“双创”正当时
2018.04.28
论坛
2017年1月25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新时代下,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责任。中华文化瑰宝该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传统文化
的创新驱动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学习外来文化,创造出新的具有中国气概和中国风格的艺术品?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看来...
查看更多
1
62
63
64
65
66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