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三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89)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809)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戏曲文化的微传播时代——从戏曲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说起
2018.04.25
论坛
中国戏曲文化史绵延千年,至今仍有蓬勃的生命力,其内在原因固然可说是精神的力量,但有一点客观基础不可忽视:承接戏曲文化的载体,始终都存在,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式一直有演变。中国戏曲文化,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年来就是依靠剧本、档案、戏楼、庙台、唱片、视频这些形形色色的物质形态走入人们的心灵,保存于人们的记忆,不断地将全新的未来吸纳为历史的组成部分。催生戏曲文化产生的动因,并不只靠娱乐消费这唯一的刺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才是永恒的话题。或者说,戏曲文化...
查看更多
专访上海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萧烨璎
2018.04.19
论坛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萧烨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遗中心”):非常感谢...
查看更多
专访上海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萧烨璎
2018.04.19
访谈
编者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多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众多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和工作模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此系列访谈,旨在通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的专访,系统梳理各地保护成果、集中介绍保护工作经验,在增进地区间了解与交流的同时,为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萧烨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中国非物质文化...
查看更多
传承民族文化 保存文化基因——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者认定命名历程回眸
2018.04.17
论坛
摘要:本文在辨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概念的基础上,依托作者多年实际工作积累的经验,系统梳理、描述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历程的关键时间节点和法规政策依据。1999年和2002年,云南省命名了第一、二批民族民间艺人。民族民间
传统文化
保护转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后,两批民间艺人被视为我省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2010、2014年,云南省认定了第三、四、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延续各民族历史文化基因的核心力量,给予传承人应...
查看更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该做什么
2018.04.16
论坛
浙江景宁畲族婚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成为当地旅游体验项目之一。浙江浦江迎会是一种综合民间艺术,参与多部影视剧拍摄,知名度不断提高。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都不会变。乡村是城里人心灵诗意栖息的精神麦田,也是滋养非遗的根脉和土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优秀
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从事非遗保护工作多年的人,我也一直在思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该做什么? 宣传鼓动,形成共识 首先,科...
查看更多
古琴之美在文化
2018.04.13
论坛
要真正理解古琴,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悦耳动听,而要了解
传统文化
,对传统琴曲哲理意蕴有所领悟 随着传统艺术热逐渐升温,习琴者日渐增多,这是好事。与此同时,人们也普遍存在着对古琴的“误读”,即认为古琴是一种表演性乐器,需要登台演出。其实在古代,弹琴不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借以修身养性、陶冶精神的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对琴人要求很高:除要求演奏者具有高超演奏技术外,还要具备高度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 以古琴演奏动作来说,要求“弹欲断弦、按欲入木”,但“用力不觉...
查看更多
抢救民族
传统文化
必须争分夺秒——忆“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的编辑出版历程
2018.04.13
论坛
2002年6月,吉林省中国满族传统说部艺术集成编委会正式成立,从那时至今,编委会已编辑完成“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三批抢救成果,共计54部约2200多万字。在这十几年中,傅英仁、马亚川、富希陆等熟悉往昔满族生活的长者和说部传承人相继去世,丛书的主编谷长春也于去年病逝。这套丛书,也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经过十几年努力,抢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说部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最后16部书稿都已付梓,预示这项浩大工程即将结束。人们欢欣...
查看更多
“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以保加利亚社区文化中心为个案
2018.04.12
论坛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社区自己创建和管理的社区中心和协会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保加利亚为个案,围绕“社区文化中心”(Chitalishte)这一由来已久的在地化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分析其在当下发挥自身“独立”“自我管理”和“志愿主义”的特征与优势;进而讨论这类中心在非遗清单编制中坚持以社区成员为主体的参与原则,而这正体现了2003年公约的宗旨。从长远看,维系相似的文...
查看更多
推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2018.04.09
论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兴起,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到2017年底,已有171个国家加入该《公约》,标志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重新认识、理解《公约》中提出的保护理念,推动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具有积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持续演变的,而不是固化的、落后的 《公约》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
查看更多
从基因、内容到自信、创新——让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焕发新的生命力
2018.04.08
论坛
习近平中华
传统文化
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传承弘扬中华
传统文化
的鲜明立场和根本态度,为新时代夯实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中华
传统文化
的基因论 文化基因是说人人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指令,它赋予了人类以民族学、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中华
传统文化
的基因源自五千年的深厚历史积淀,蕴含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是历史长期沉淀生成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有别于其他民族...
查看更多
1
63
64
65
66
67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