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公告
申报
指南
图集
影音
微信
公众号
回到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确定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5-09-14 星期日 农历七月廿三 白露
搜索
首页
机构
政策
资讯
新闻动态
专题报道
通知公告
清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名册)项目
资源
展览
影音
图集
H5赏析
学术
论坛
调研
访谈
学科建设
百科
申报指南
知识窗
服务平台
搜索
搜索热词:
项目
、
传承人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非遗
、
传承
确 定
全部
(7489)
机构
(2)
政策
(222)
资讯
(4809)
清单
(441)
资源
(571)
学术
(1304)
百科
(0)
其他
(140)
相关度排序
时间排序
官民协作:中国非遗保护的本土实践之路——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的400年保护历程为个案
2018.03.19
论坛
摘要:现有的非遗话语常常将UNESCO框架下的非遗保护工程作为新生事物,与中国近现代以来对
传统文化
的破坏相对照,以强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则以河北涉县娲皇宫及其女娲信仰为个案,梳理其自明、清、民国直至当代的近400年本土非遗保护实践的历程,凸显历史上不同行动主体在相关方面的长期工作,认为中国本土的非遗保护实践有着漫长的历程,它为21世纪初UNESCO发动的非遗保护工程在中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内因,对后者的评价,应当放置于本土非遗保护的整体历史中加以关照;不...
查看更多
《唐卡》:民族
传统文化
的艺术传达
2018.03.16
论坛
舞剧《唐卡》剧照 唐卡(藏文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青海省演艺集团与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合作演绎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唐卡》将青海本土的舞蹈、音乐、绘画及民俗有机融为一体,以故事化的舞剧形式巧妙颂扬了唐卡艺人以生命作画,虔诚而坚毅地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的精神。该剧的绚丽登场,使观众在欣赏“活态...
查看更多
民间乐种的文化自觉
2018.03.09
论坛
去年,由文化部、海南省政府主办了第二届全国民间乐种展演,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75支代表队参加,报送曲目共340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参演规模最大、乐种代表队最多、报送曲目最全的一次全国民间乐种展评活动。根据展演情况分析,我们了解到当代民间乐种组合形式在社会中的基本风貌,民间乐种在全国各地流传的基本分布态势。民间乐种继承应该遵循艺术规律 民间乐种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原始生态遗存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
查看更多
代表性、政治化与商业开发导向:关于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机制的若干思考
2018.03.08
论坛
摘要:自2008年开始实施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机制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以申报中的政治化和商业开发导向为代表,严重违背了教科文组织制定该机制的初衷。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代表作名录机制下的“代表性”这一关键词在释义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国内各方能够利用该机制实现其政治、外交和商业等方面的利益诉求。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负责人和一些国外学者对此已经从“去政治化”和“去利益化”的思...
查看更多
非遗应传承和传播“两翼齐飞”
2018.02.28
论坛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此两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大有可为。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文脉与文象于一身,它通过生产生活实践过程和物质载体反映祖祖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既提供精神享受,也带来物质财富。如传统表演艺术,寓教于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也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传统医药,在让人祛...
查看更多
数字技术给戏曲艺术带来了什么
2018.02.13
论坛
数字化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人与人、人与世界相处方式的改变,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和时间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因此促使人们包括视听习惯在内的很多生活方式得以重塑。作为
传统文化
的一部分,戏曲艺术在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不能脱离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 中国传统戏曲经过千百年凝练积淀,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特征。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有时过于强调文本上的“原汁原味”和技术上的“口传身授”,从而忽视了在戏曲传承方法论上的深层研究。就当下所处的科学技...
查看更多
传统文化
的“传”与“承”
2018.02.11
论坛
艺术家进行露天戏曲表演,传承
传统文化
一年级小学生身着汉服参加“开笔礼” 苗族同胞举办传统民俗活动吸引游客编者按: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每年这个时候总能引发关于年俗的各种讨论。不管如何讨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传统年俗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对于传统年俗的式微,有人痛心疾首,有人觉得无所谓。这反映出现代人对待
传统文化
的两种不同态度。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
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
传统文化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的这...
查看更多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2018.02.11
论坛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国家博物馆举办“戊戌新章——国博春联展”“瑞犬纳福——戊戌新年馆藏文物展”,为首都市民献上了新春贺礼。河北新乐市的书画家们正在给群众义务写春联、送祝福。近些年来,民族
传统文化
经受了社会历史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特别是面对外来洋节文化的大量涌入,如何理解、继承我国传...
查看更多
陈岸瑛:激活
传统文化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2018.02.08
论坛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仅体现在典籍、文物中,也体现在世代相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分十类,涵盖衣食住行、风俗信仰等各方面,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
鲜活、具体的体现。作为一种活态的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直观可感的文化实践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振兴区域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资源和驱动力;作为各民族、各地区民众“自己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
查看更多
新时代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守护
2018.02.06
论坛
苏州昆剧院演员在为观众示范演出昆曲折子戏《玉簪记·秋江》 新华社发中国戏曲是以表演为核心的一门综合艺术。这门艺术里汇聚了歌唱、舞蹈、音乐、滑稽、武术、杂技等中国古代多类成熟的演艺内容。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学中最精粹的古典诗歌以及说唱文学也被吸收到戏曲综合体之中。戏曲综合体吸纳了古典诗歌之后,获得了中国文化中核心审美价值观的直接引导,也得到古典诗歌审美精神、审美手法以及美感元素的直接滋养。处于社会文化高端的诗歌艺术,与服务社会大众娱乐的多种表演技艺相融合,使...
查看更多
1
65
66
67
68
69
131
跳转至
页
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