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19   星期一   农历四月廿二   
搜索
论坛
  近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保护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也成为大众普遍受益的文化事业。在“文化遗产日”前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对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做了详细的解读。  问:如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理解“非遗”?  答: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
查看更多
论坛
  在发生重大历史变迁的时代,文化传统既面临遭受冲击、加速消失的现实威胁,同时也面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产生标志性风格或作品、产品的历史机遇   在当代实践中传承和发展非遗,是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非遗保护工作,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传承是能动的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的非遗将在保持历史...
查看更多
论坛
——在第六届成都非遗节国际论坛上的主旨发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项兆伦    2017年6月10日    尊敬的弗朗西斯科·班德林文化助理总干事,  尊敬的彭萨格娜大臣,  尊敬的连辑院长,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
查看更多
论坛
  精神家园是一个人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它源自心灵,而又直抵心灵。人是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存在,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人的“幸福”和“梦想”,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家园。人的精神家园奠基于人的生活世界,形成于人的生命历程,结晶为以理想、信念为灵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精神家园就是人民大众共有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目标追求、文化创造的凝结,是由文化认同所引发的精神上的归属感、思想上的一致性和思维上的一贯性。    精...
查看更多
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初,中央决定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载体,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这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保护受到...
查看更多
论坛
“目前,在非遗这个问题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曾经属于自己的才艺、绝技,如今已变成了整个民族的,甚至跟你的下一代也产生关联。”6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魁立分享了自己对于新时期非遗传承的一些观点。  他在主旨演讲中提出了两大概念——“志愿者行动”和“公产意识”,并指出:任何的保护都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提出的,每一位文化传承人都是志愿者,都将自己的“独门...
查看更多
论坛
  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端午节让中国人感受到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在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趋同化、单一化现象日趋严重的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节庆、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意义深远。  以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时间节点,十余年间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发生了飞跃式历史跨越。如何总结梳理非遗保护的...
查看更多
论坛
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项兆伦(2017年5月12日)同志们:  近年来,各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因地因事制宜,创造性地开展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我们十分关注各地的探索和实践,经常通过实地调研和信息交流,深入研究,并在制订政策和部署工作时借鉴吸收。刚才6个省市文化行政部门介绍的经验,让我们很开眼界,很受感动,很受启发,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讲三个部分...
查看更多
论坛
在陆光正大师创作室,工人正在雕刻木器陆光正的木雕作品中国木雕博物馆内展示的传统民居木构件丰同裕染坊的蓝印花布产品在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内,老艺人正在铜器上雕刻花纹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文创商店内展出的铜雕作品王星记扇子厂的工人们正在制作扇面观众在王星记扇子博物馆内参观近日,中国文化报社记者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同行一道,开展“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采访。几天的时间里,记者们走访杭州、桐乡、东阳与乐清四地,聚焦当地...
查看更多
论坛
摘要:非遗保护越来越受到中国各级政府的重视,这是一件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事。在经济发展的今天,让国人意识并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不仅仅通过物质文化遗产还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在此工作中,首先是抓紧抢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举国上下全民一心的效果,在抢救中唤醒民众对自己文化和历史的重视,其最终目的不是商业化产业化,是为了获得民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可和自觉,从而让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鼓舞人心,形成合力共谋全民族的和谐发展。  一  在大众文...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